粵語解密:手甲、腳甲、板

古時書本的「一張紙」稱作「葉」(後簡作「頁」),大概取其薄如樹葉的意思。一葉有前後兩面,以前就分別叫作「前半葉」、「後半葉」。在圖書館學中,「前半葉」、「後半葉」各稱為「面」,而粵語則稱之為「板」。

手甲、腳甲(sɐu35 gap3、gœk3 gap35

「指甲」粵語又可以叫「手甲」。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手甲」條︰「指甲◇手甲咁長仲唔剪咗佢(指甲這麼長還不把它剪掉)?」原來「手甲」一詞至遲見於宋朝文獻。《太平廣記‧畫一‧黃花寺壁》︰「又見八神,俱衣赤,眼眉並殷色,共扼其神,直逼軒下,蓬首目赤,大鼻方口,牙齒俱出,手甲如鳥,兩足皆有長毛,衣若豹鞹。」《太平廣記》謂上文「出林登《博物志》」。

(粵語詞彙研究所:咗) 

「腳趾甲」粵語亦叫「腳甲」。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腳甲」條︰「腳趾甲。◇剪腳甲。」原來至少唐朝人已有「腳甲」這個說法。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之十四《諾皋記(上)》云︰「鄭相餘慶在梁州,有龍興寺僧智圓,……暇日,智圓向陽科腳甲。有婦人布衣甚端麗,至階作禮。智圓遽整衣……」文中「智圓向陽科腳甲」一句,意思就是「智圓在太陽下剪腳甲」(「科」有「砍」、「剪」義[參《漢語大字典》「科」條義項14])。

板(ban35

古時書本的「一張紙」稱作「葉」(後簡作「頁」),大概取其薄如樹葉的意思。一葉有前後兩面,以前就分別叫作「前半葉」、「後半葉」,後來因為受西洋文化影響而把「前半葉」、「後半葉」都獨立排序,如前半葉為第一葉(頁),後半葉就是第二葉(頁);如前半葉為第三葉(頁),後半葉就是第四葉(頁);餘類推。大家只要看看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對「頁」作「量詞」用時的解釋,便可知筆者所言非虛。該詞典「頁」條云︰「舊指書本中的一紙,現多指兩面印刷的書本中一張紙的一面︰第五頁|全書共1473頁。」

在圖書館學中,「前半葉」、「後半葉」各稱為「面」,而粵語則稱之為「板」。於是「前一面」就叫「前面嗰板」,「後一面」就叫「後面嗰板」。原來粵語「板」這個用法,就筆者所知,至遲見於宋人筆記。

南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四︰「日本國僧」條︰「朱文公云︰『今世學者,讀書尋行數墨,備禮應數,六經《語》、《孟》,不曾全記得三五板,如此而望有成,亦已難矣。』」又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之一︰「辨悟四不拗六,抵當眾人不住,只得解開包袱,攤在艙板上,揭開經來。那經葉葉不黏的了,正揭到頭一板,怎當得湖中風大,忽然一陣旋風,攪到經邊一掀,急得辨悟忙將兩手撳住,早把一葉吹到船頭上。」

(粵語詞彙研究所:嗰)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