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FBG)出版的 -Hong Kong Orchids-,1980及-A Guide To Orchids Of Hong Kong-,2014兩書的花期記錄,一月份本港只有11種本地原生種蘭花正在花期當中(附表),是全年最少本地原生種蘭花花期的一個月,只有高峰期7、8月的四分之一。
木石斛(Dendrobium crumenatum)及火焰蘭(Renanthera coccinea)是傳說中的本港原生種,但在本港野外已經絕種。木石斛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是種植在路旁的觀賞植物,會開出白色的花朵,有香味,但花期只有兩天,開花需由突然的降溫及降雨引起,故較少園藝家栽培。火焰蘭分布於中國海南和廣西、緬甸、泰國、老撾、越南,一般生境為海拔達1,400米,攀援于溝邊林緣、疏林中樹幹上和岩石上,喜高溫環境,不耐寒,生長適宜溫度為18至35℃,因此在本港有記載在野外找到,本身已是一個謎團。
墨蘭(Cymbidium sinense)又名報歲蘭,顧名思義是在農曆年開花的品種,是十分傳統的中國蘭花,清代乾隆年間四庫全書中的《廣東通志》卷52有「蘭生於幽谷,葉闊而韌,長一二尺,四時常青。莖紫節赤,高四五尺乃開花,花下黃中有紫點」的描述,顯然是墨蘭。墨蘭由於植株大及花菖十分顯眼,故在本港野外已十分罕有,希望行山者偶然發現,拍照留念即可,就讓它「生於幽谷」好了。寒蘭(Cymbidium kanran)更加罕有,生於林下、溪穀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株型修長健美,葉姿優雅俊秀,花色較墨蘭豔麗多變,有香味,故在野外更為危險。
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是本港唯一一種拖鞋蘭,屬地生或半附生植物,花色帶有不規則斑點或條紋,花瓣較厚,花期比較長,故甚受栽培者欣賞,在野外更加容易瀕臨絕種。筆者只在港島及新界發現紫紋兜蘭,數量不超過20株,以往在花墟有人工繁殖的紫紋兜蘭,不過數拾圓一苗,故請發現者高抬貴手,讓它在野外綿延,不要走向絕種的邊緣。
流蘇貝母蘭(Coelogyne firmbriata)、嶺南黃蘭(Cephalantheropsis obcordata)及扇唇羊耳蒜(Liparis stricklandiana)在野外仍然不難發現,尤其流蘇貝母蘭的數量更多,在港、九、新界的石壁及山坡上的大石上要找到也不難。玫瑰宿苞蘭(Crytochilus roseus),昔日歸入毛蘭屬(Eria),在野外很難找到其踪影,生長於陽光較強的石坡上。
膜質線柱蘭(Zeuxine membranacea)及線柱蘭(Zeuxine strateumatica)同屬線柱蘭屬(Zeuxine),植株細小,花朵其貌不揚。後者線柱蘭在濕地地區仍能找到芳踪,但前者膜質線柱蘭卻較難在野外找到。
(圖片:作者鳴謝 Michael Chan 借出照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