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鈞杰:六大宗教座談會 存異求同締友誼

宗教在現代社會的公共領域針對社會不良風氣和存在流弊,扮演監察者、良知者以及反省者,對社會移風易俗帶起催化的作用。

儘管香港超過四成人並無宗教信仰,然而它呈現宗教信仰景貌可謂多姿多采,稱得上東西方文化的熔爐。

香港是中西宗教薈萃之地

根據官方的資料顯示香港的主要宗教中,佛教和道教信徒各佔100萬人,基督宗教84.3萬人,伊期蘭教22萬人,印度教徒4萬人,錫克教徒1萬人。值得一提的上述數據是政府新聞處彚編《香港便覽》中的〈宗教與風俗〉,採用有關宗教團體提供的數據,並未進一步核實其準確度。而政府在進行人口普查時亦沒有開展對市民的信仰的調查,故此這數據只能被視作籠統和粗略的計算方法。

此外,印度教、猶太教、袄教、巴哈伊教、德教、天德聖教和民間宗教信仰者如天后、關帝、黃大仙等,為數亦不少。換言之,在宗教和睦共處方面,香港作為彈丸之地在全球眾多城市中堪稱模範,鮮見因不同信仰發生暴力流血衝突事件,大家都能和衷共濟、存異求同,維繫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

從學理上來言,宗教作為社會組織,它在社會公共領域產生的作用、社會動員能力以及提供的社會資本均是一直是學界關注的課題。由此可見,宗教如何成為社會各要素間與不同利益群體的黏合劑,成為社會資本增值的催化劑,以及變成社會和諧的異數等研究課題漸趨關注。

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  源由各持己見

這次筆者不打算以這個硬繃繃角度來刻劃香港宗教共融,而是以個人親身經歷來說明一個沒有註冊的機構在過去歲月見證宗教的共融故事。故事開端由筆者的一段工作經驗談起,當時筆者進入香港某間佛教聯合總會工作,被會方委任為佛教秘書身份,加入一個名謂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秘書處工作。

當年筆者被機構老闆與天主教秘書就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的源由各執一詞,感到一籌莫展。一說佛教主動提出,一說天主教提出。最後,筆者於16年後瀏覽香港六宗教領袖座會網站 (http://www.crs.cuhk.edu.hk/csrlhk/,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保存)的網上資料庫,翻查籌委小組為推動這個組織的第一次籌備會議紀錄(1978年5月12日),始弄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

期時,天主教香港教區轄下的宗教聯絡委員會作為召集單位,旨在建構一個聯誼溝通平台讓各宗教領袖進行親身見面和接觸,冼梓林先生被推舉為召集人。佛教及孔教代表區潔名先生響應,並建議可以就各宗教關心的社會議題達致共識,發揮宗教界團結力量造福社會。籌備小組為促進領袖們在座談會中順利地進行討論,提供6個不同的主題,包括傳播媒介之道德水準問題、青年問題、宗教團體目前面臨的困難、宗教之發展在本港面臨的問題、西方文化對宗教的衝擊和宗教思想交流。這個籌備會議的重要之處在於奠定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正式成立。

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對於社會的作用

六宗教是指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孔教學院、香港中華回教博愛社、香港天主教教會、香港道教聯合會等。這在香港宗教的發展歷史中,領袖們能跳出自己宗教的框框,以寬容及開放的態度與其他宗教領袖締結教誼,共同譜寫出不同宗教合作的新篇章,亦標誌著中西宗教領袖對話邁向新的里程碑。

回顧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於過去44年舉辦不少有意思的活動,如向政府反映社會議題,包括抗疫同心、加強品德教育、關注賭博規範化、傳媒社會良知、加強監管網吧等,以及促進世界和平、關注環保以及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等。值得一提的是它每年定期舉辦宗教思想交談會,旨在六宗教教友提供更廣泛的宗教知識,藉此增加彼此之間的教義、理論、儀式以及文化等範疇,為宗教共融和平做了積極的貢獻。再者,每年新春之際,六宗教共同發表新年文告,表達對世界及香港社會的關懷與祝福。由此可見,宗教在現代社會的公共領域針對社會不良風氣和存在流弊,扮演監察者、良知者以及反省者,對社會移風易俗帶起催化的作用。

最深刻難忘的經驗便是2003年聯同秘書處同寅在金鐘香港公園茶具文物館安排慶祝成立25周年籌備事宜,當時筆者有幸成為該小組負責策劃慶典活動的召集人,由物色石頭、聯絡康文署、協調其他宗教秘書、聯絡傳媒及索取饒宗頤教授墨寶等經驗成為自身成長的印記。最興奮莫過於領袖們主持「時間囊」活動,並且揭示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親書的「龢衷共濟,存異求同」石碑。饒教授翰墨除彰顯了六宗教之間包融和寬容的精神,更能適切應用在現在香港社會氛圍,少一點紛爭及內耗,多一點包容和理解,爭取社會上最大的公因數,推進社會向前邁進。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甲級榮譽畢業、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曾工作於香港佛教聯合會和饒宗頤文化館,現任教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擔任客座助理教授,先後在嶺南大學及中文專業進修學院任教中文、歷史科目。熱心歷史文化,積極推動社區,包括擔任香港歷史文化學會副會長及香港道教文化學會秘書長一職。同時,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計劃,先後在「喜閱香港2:香港宗教萬花筒」及「香港宗教萬花筒2:華人信仰文化」擔任策劃及主持;新城電台與都會大學合辦「自在人生大學堂」講授「世界文化遺產」和「中國歷史」;亦在佛門網、《文匯報》刊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