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0:09:4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學生問了校長三個有趣問題

校長走進各班課室,與學生共進午膳,我總會讓同學發問問題,在各班的午聚中,最令我深刻的問題有三。
「與校長有個約會」這個傳統在我校已有三年多,起初校長只是定期和學生領袖共進午膳,目的是提供一個共商改善及建設學校的平台,加强溝通。發展至今,「與校長午膳」已推展至各班級當中,校長會走進各班課室,與學生共進午膳,輕談淺述生活點滴及聊天說地一番。
 

最有深度、最坦誠、最意想不到

 
今年與同學午膳,我特意為學生準備了米餅作飯後小點。每當我走進課室,我都會請同學幫忙派發。而每一次我都在觀察同學的反應及積極程度,也會藉此教導他們要有積極服務及不多計較的心,這樣在未來社會才能找到學習及成功的機會。此外,我也會藉此提點同學要多主動積極,不要因怕羞或怕麻煩而放棄爭取服務或參與的機會。因為我們要從小事中學習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及領導能力,在大事上才能有成功及發揮的機會。同時我也鼓勵同學要多爭取在課堂上發問或發言,要好好把握在校園裏磨鍊的機會。
 
派過米餅後,我總會讓同學發問三個問題,使同學能即時體現主動爭取發言的機會。在各班的午聚中,最令我深刻的問題有三︰一個最有深度的問題︰「如何達到我們的夢想」;一個最坦誠的問題:「我的夢想和現實卡往了,怎麼辦」;一個最估不到的問題︰「校長的初戀是怎樣的」。第一及第二個問題都是同一班別的同學發問,這兩個男孩都不是成績卓越的優材生,但不論怎樣,他們都是年青人,心中都是有夢想,都希望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未來都充滿期待,我也很希望他們最終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發問第二道問題的同學更坦誠地將自己親身面對的困難跟我分享,並尋求意見。聽見他對夢想的執着,心中也很感動。最後的一道問題令我最估不到的,並不是問題的內容,而是發問的同學。這個同學雖然我與他並不熟稔,但我對他倒有點記憶。這同學背後的故事不在這裏多談,但他確實是一個我很希望在校園裏能夠成長的孩子。看見他對校長的好奇、他的勇氣、問了一個大家想問又不敢問的問題,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親切感,更期望看到他的成長和改變。
 

多想想孩子的真正需要

 
看似是隨隨便便的一個午膳,大家一輪漫無目的閒聊,效果卻意想不到。午聚過後的幾星期,我也如常繼續觀課。在課堂上看見同學較以往更積極及主動投入發問、討論,特別是我常提點的男同學們,心中不禁泛起絲絲微笑。從孩子的身上,我感受到他們認真對待師長的教導及分享,同時也看到他們期待師長及同學的讚賞和認同。午聚過後,不單看到同學的進步,更讓我和同學建立了更親切的關係。
 
這個「與校長有個約會」的計劃,其實並沒什麼特別,只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冀盼的教育工作——以生命影響生命。回想初為人師時,老師都常在午膳和放學後,在校園一角與學生聊天,分享生命和成長點滴。學生心靈及態度的成長,並不在於我們花多少時間來操練,而是我們能花多少時間來栽種。校長的工作不單在辦公室內,也在校園內和孩子的心中;老師的工作也同樣不單在批改和瑣碎的行政工作上,也同樣在校園內和孩子的心中。看看今天教育政策發展日新月異,師生都努力為追趕不同指標或期望而努力。不知香港最終能在多少個指標上名列前矛,但觀乎在報章上看見一個又一個脆弱的心靈離開及放棄生命,我肯定是孩子心靈的栽種的不足。在排山倒海的教育政策下,當大家都着眼於成功指標時,可有想想遺忘了多少孩子的需要。其實他們需要的只是一起與師長聊天、分享生命和成長點滴的時間——這才是教育的根本。
 
(封面圖片:Pixabay)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