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10月6日談到烏克蘭危機時稱,「由甘迺迪時代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我們沒有比現在更接近『核末日』危機。普京在談論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時不是在開玩笑,因為他的軍隊表現不佳……使用戰術核武器會很快導致局勢失控,令世界陷入毀滅。」
我們到底距離核戰爭有多遠呢?從9月中開始,歐美媒體開始大篇幅報道有關於俄烏戰爭的核威脅。9月25日,BBC在一篇關於俄烏衝突的報道中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他已準備好使用核武器來保衛俄羅斯領土,這使外界擔心他可能在烏克蘭使用小型或戰術核武器。」此後,許多親西方傳媒就開始以「普京發出核威脅」為標題,報道衝突可能轉趨嚴重。
美國製造戰爭亂局
事實上,普京從未提及核武器,更沒有提及戰術核武器,導致這種詮釋的起源,是普京在發布預備軍動員令時的一句說話「如果俄羅斯國土遭受威脅,將會使用所有方法來保衞國家。」之後,車臣總統卡德羅夫提出普京應該考慮採用低爆炸量的核彈,也就是所謂「戰術核彈」攻擊烏克蘭戰略目標,而這就被美英標示為核威脅。
俄烏戰爭演變成核戰的風險有多高?從戰爭的性質,即北約利用烏克蘭壓迫俄羅斯,迫使俄為保護當地俄語居民、進軍烏東,並將頓巴斯轉變成屏障,目前俄利用公投試圖造成既成事實,來鞏固戰爭成果。所以俄羅斯多次否定任何採用核武器的説法,俄上議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克里莫夫7日表示:「拜登再次歪曲了我們總統的話,所有行動和建議都為着避免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如果從製造戰亂局勢,令俄烏衝突長期僵持,從而制裁俄羅斯、破壞歐洲穩定,令美國軍金集團漁利來說,按理目前情況已經對美國非常有利,然而,最令人憂慮的是,美國為何仍要加深俄烏的衝突,甚至上升至核威脅程度?尤其是撇開烏克蘭的「收復失地」外,還容許發動一些恐怖活動,包括暗殺俄國思想領袖杜金的女兒杜金娜、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以及炸毀克里米亞大橋。
老實説,到今年初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進行軍事演習,都並不認為俄羅斯會展開軍事行動,因為當時世界已經足夠動盪令美元回流,當然,由於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剛退下來,歐盟和俄羅斯仍未鬧僵,歐洲國家仍未徹底向美國靠攏,但美國竟然鼓動烏克蘭種族主義、逼使俄出手,已經令筆者分析錯誤,到今天美國會否真的要令世界再次出現核打擊?筆者不敢説美國會否有更荒謬的行動……
正如今年3月,當俄羅斯未能速戰速決,仍在圍攻馬里烏波爾的時候,雙方曾經一度非常接近達成協議,以中立國和2014年的《明斯克協議》為藍本,結束俄烏衝突,但結果為何泡湯?還不是因為美國承諾的軍事援助!
核威脅來自美國
何況,「核威脅」還的確是有板有眼的。只是,所謂俄羅斯核威脅並非來自普京,而是早在6月中美國《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分析,編輯施洛瑟提出俄羅斯在戰術核武器方面擁有絕對優勢,但需要時間轉移到前線,這些武器的轉移可能會立即被美國通過衛星監視和隱藏攝像頭發現。然而,真不明白為什麼需要運送?打擊對象也不會在前線而應該是基輔,為何不能直接用彈道飛彈?今時今日不是已經全都用無人機打擊了嗎?還要準備運送什麼?
分析還提及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國家安全團隊秘密模擬了一場戰爭,即俄羅斯入侵波羅的海的一個北約國家,使用低當量戰術核武器打擊北約部隊,奧巴馬政府的兩組官員就美國如何應對得出了非常矛盾的結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管官員認為美國別無選擇,只能用核武器進行報復,因為任何進一步的回應都將表明缺乏自信。然而,選擇合適的核打擊目標很困難,打擊俄羅斯入侵部隊會導致鄰近地區無辜人員傷亡;打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這可能會導致衝突升級為全面核戰爭。最後,委員會竟然建議對俄羅斯盟友白俄羅斯進行核打擊!
另一種意見認為,用核武器回應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是對道德基礎的犧牲。最有效的做法是用常規攻擊作出回應,讓世界輿論反對俄羅斯,因為它違反了核禁忌,然而,更準確的看法是談到核戰爭,唯一的制勝之道就是「可免則免」。
但顯然,目前美國政界有種強烈「打大仗」的傾向,尤其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態度非常危險。他在6日在向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發表視頻講話時,呼籲北約先發制人:「預防性打擊可以讓俄羅斯知道、如果他們使用核武器將會發生什麼。」雖然兩日後,澤連斯基在BBC訪問中就否認了這個説法,然而,一個慣作演員的總統,會否就以為自己仍然身在虛構的電影中?還只是在拍戲、一聲NG就可以重新再來?然而,更即時的反應,就是基輔連番遭受導彈襲擊,俄烏衝突升級勢所難免。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種種跡象,包括美國仍利用台灣問題向中國施壓,世界正處於一種令人憂慮、一觸即發的危險中,所以這段時間有個極大的恐懼,就是不知會否在幾年後,我們才發現原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經開始了?
一般説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入侵波蘭作為起點,由1939至1945年。但是中國人都懂得,也有不少歷史學家認同,從1931年9月18日日軍入侵中國東北就已經開始。更何況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已經引爆戰爭。在這之後的1936年,還有兩宗重大事件,今天看起來特別能挑動人心,其中包括當年芬蘭並沒考慮中立,而是迅速成為德國附庸,今天芬蘭和瑞典又爭相向北約效忠了,這有否代表意義?類似的情境,1936年10月,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組成的軸心國,打的是什麼招牌呢?《反共國際協定》,同樣是意識形態,今天看來,又是否有歷史往往不斷重覆的感覺。
為什麼美國要將世界推向核戰邊緣?美國雖然和崩潰仍然相去甚遠,但對世界的掌控力,的確大不如前,最明顯的例子,自然是新近美國對石油出口國組織的失控。不管白宮怎麼呼籲、怎麼施壓、怎樣威脅説損害全球經濟,OPEC+還是決然減產了,而且減產幅度比預期大,國際油價、美國汽油價都應聲上漲,那就是說美國要壓低油價,令俄羅斯無法從油汽賺取巨額利益的如意算盤,宣告泡湯。
美國將中國上升為頭號競爭對手,是因為2015年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令歐洲國家取代陷入分裂;長期制裁俄羅斯,效果也非常有限,是直接策動俄烏戰爭;今天再被產油國打臉,美國會作出怎樣的反應?
到底是誰吹起「核末日」的號角?是誰把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是怎樣的勢力製造了這次危機?美國政府本身對這種轉變有沒有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