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教授日前出席饒宗頤文化館講座時表示,香港正面對房屋、土地、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的社會民生問題。要解決市場短缺問題,在於增加供應,但香港的土地、房屋領域並非完全巿場化,各自均存在着不同的複雜因素,不解決規管問題,會出現眾多後遺症;加上現時未能善用現有土地和房屋,導致土地房屋價格持續高昂,嚴重脫離社會經濟負擔能力,所以房屋問題須徹底改革。
房屋供應缺口大 建屋規模難追上
王教授在講座中指出,過去20年,香港的住屋成本大幅超越家庭收入。住戶收入中位數是75.2%,私樓租金指數是144.3%,樓價指數是537.5%,可見收入不升,相反樓價狂升。
由2013年起,劏房數目由66900個不斷增加至100900個,而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亦由2.7年不斷增加至5.8年,因此真正嚴重短缺的是低下階層房屋供應。可惜,香港建屋的一般程序及所需時間較長,開闢土地要作前期規劃、研究、平整工程及建設各方面大約需時11至14年,而預計2022年起的短期整體建屋量(約3.7萬伙)未能追上回歸以來的25年的長期平均(約4.1萬伙),形成巨大的房屋供應缺口。
他表示,未來10年必須要加大建屋規模,才能追回房屋供應缺口。總括而言,長年土地發展停頓,建屋步伐大幅放緩,加上公營房屋系統使用效率低落,房屋資產嚴重不均,造成龐大的貧富差距,只靠建屋是於事無補。
置業階梯斷裂 建議重推租置計劃
王教授又指出,香港真正的置業率只有35%。由於中產人數上升,加上各個社會階層均有房屋需求,推動私人屋苑樓價不斷升值,導致公屋居民上不到居屋,居屋居民也上不到私樓的情況。無法上樓的市民反而流入劏房市場,造成房屋階梯斷裂及崩潰,無法滿足低下階層的需求,「令到整個政策破產」。
王教授建議,政府應重推「租置計劃」,以廉價出售公營房屋,協助較多港人置業,令財富均衡,社會才會更趨穩定,更可以為政府庫房及金融發展帶來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