懨懨悶悶(jim55 jim55 mun22 mun22)
粵語有「jim55(音同「閹」)悶」(又可重疊為「jim55 jim55悶悶」)這個說法,用來形容人心情鬱悶,甚至兼指身體略感不適。如說︰「渠(佢)個樣咁jim55悶,唔知係因為有病定係因為畀老闆爽來(嚟)呢?」就是說︰「他樣子這樣精神不振,悶悶不樂的,不知道是因為生病了,還是因為被老闆訓過了?」
「jim55悶」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作「奄悶」(所標讀音,若以筆者一向所用的標音法出之,即「jim55 mun22」),釋曰︰「指自己,意為獨自煩惱;心煩。」其實「jim55悶」的「jim55」,當作「懨」、「懕」或「㦔」,甚至可作「厭」或「淹」。
《國語辭典》(網上版)「厭厭」(音yan1 yan1)條︰「5、虛弱生病的樣子。元 白樸《東牆記》第一折︰『早是這兩日茶飯不進,厭厭瘦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只是王氏生來嬌怯,厭厭弱病嘗不離身的。也作『懨懨』。』」又廖珣英《全宋詞語言詞典》「厭厭」條(所標普通話讀音為 y


「厭」與「懨」何者先出 仍無定論
《漢語大字典》「懨」條︰「[懨懨]同『懕懕』,病。《正字通‧心部》︰『懕,懨,㦔,並同。』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五︰『懨懨愁悶多。』《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玉人盡日懨懨地,猛被笙歌驚破睡。』」另外,元 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第三折︰「[笑和尚]閑遙遙身枝節,悶懨懨怎捱他年夜。」又,楊景賢《西游記雜劇》第六本第二十一齣︰「[金盞兒]維摩方丈不沾塵,獅子座可容身。一箇病身軀終日懨懨悶。」
由於「懨」與「淹」為同音字(元 周德清《中原音韻》‧廉纖韻‧平聲‧陰欄下「淹」、「懨」音同),所以「懨悶」又可作「淹悶」。
房瑞榮《漢語疊音詞典》「淹淹悶悶」(所標普通話讀音為y


不過「jim55悶」或「jim55 jim55悶悶」既是與心情有關的事,那麼論正字,「jim55」就當作「懨」、「懕」或「㦔」,「厭」與「淹」則是通假字而已。雖則解作「病」或「悶」的「厭」、「懨」二字,究竟何者先出,暫時或難於論定,但即使「厭」先出於「懨」,若論本字卻仍該以「懨」字當之,因為這正是所謂「本字後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