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音「nɔ22」,與「懦」同音)這個字(語素)在粵語裏不但有「糯米」的意思,更有「黏」的意思。我們形容人做事手腳慢的時候,會用「nɔ22」一詞(又或重疊為「nɔ22nɔ22」這個四字詞,義同。「」音「nɐp2」)。如說︰「渠(佢)做乜(嘢)好nɔ22㗎,唔好搵渠幫手嚹!」就是「他做起事來,手腳極慢的,不要找他幫忙吧!」這個詞《香港粵語大詞典》作「懦」,釋曰︰「磨蹭;黏糊(指行動緩慢、拖沓)︰你咁懦幾時先做得完呀[你這麼磨蹭啥時候才幹得完呢]?」
糯(nɔ22)
其實「懦」只有「懦弱」、「怯懦」的意思,與「黏糊」卻無甚關係,而「糯」卻有。另外,應當注意的是,凡置於某字(詞)後面的疊音詞綴,其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前一字(詞)的修飾成分──而且這種疊音詞綴有一部分是由單音節名詞重疊而成的,如置於「冷」後面的「冰冰」,是修飾前面的「冷」,言其「冷」如「冰」;又如粵語,置於「白」後面的「雪雪」,是修飾前面的「白」,言其「白」如「雪」;又如置於「黑」後面的「墨墨」,是修飾前面的「黑」,言其「黑」如「墨」。可見所謂「nɔ22nɔ22」,正是言其「」如「糯(米)」,因此「nɔ22」實當作「糯」。
元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雜劇》第1折︰「[油葫蘆]這一對繡鞋兒分不得幫和底,稠緊緊、粘帶着淤泥。」文中的「粘」,雖則在簡體字系統中,普通話有「zhn1」、「nin2」(漢語拼音)兩讀,前者用作動詞(意思是用膠水之類的東西使物件附着在一起),後者用作形容詞(意思是「有像膠水那樣的性質」);但是在繁體字(正體字)系統及古代漢語之中,「粘」只是「黏」的異體字,而且只有廣韻‧鹽韻‧女廉切(亦即集韻‧鹽韻‧尼占切)一音,而義兼動詞與形容詞,並無「zhn1」一讀(參網上版《國語辭典》「黏」條);而作為「黏」的異體字,「粘」粵音就是「nim11」或「nim55」。
多本字典未有收錄的字形
至於「」這個字形,《漢語大字典》未見,李圃主編的《異體字字典》「糯」條下亦未有收錄,但該字典所收「糯」的異體字有「穤」、「稬」等字形,則元雜劇中另有此體亦不出奇。既然有部首由「米」變為「禾」,部身由「需」變為「耎」(稬)這個寫法,又有部首由「米」轉為「禾」而部身不變(穤)這樣的字形,那麼有人另造一個部身
轉為「耎」而部首不變的「」,實在又一點也不奇怪的。筆者曾擔心自己這樣推論,可能會令部分讀者有所懷疑,幸而後來在張湧泉《俗字裡的學問》這本小書中找到證據。該書第3章《俗字的類型》第3節《改換構件》下之1.「改換表意的偏旁」之(1)「意近換用」條云︰「漢字許多表意的偏旁所表的『意』相互間是相同或相近的,這種意近的偏旁俗書往往可以換用。……又如骨與身、豸與犭、足與辵、口與言、鳥與隹、米與禾……,等等,這些偏旁相互間也有這樣那樣的共同點,俗書多可換用。」由此可見「稬」字(「糯」字的或體)的「禾」換為「米」,就可以有「」這個字形。《拜月亭》中的「粘」義同粵語的「nɔ22 nɔ22」,而用「」修飾「粘」就與用「nɔ22nɔ22」修飾「」一樣。無疑,粵語「nɔ22」就當作「糯」。順帶一提,「」義為「濕」,「」才是「黏」的意思,所以「nɐp2糯」的「nɐp2」當作「」,不當作「」。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