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今朝更好看》作品展是天際100首個國家級展覽,展品來自北京和深圳,皆為國寶級水準。展覽分為4個單元,分別為「致敬經典」、「文脈傳薪」、「印象灣區」和「紫荊花開」。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紫荊文化集團聯合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及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一同主辦「今朝更好看──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藝術名家作品展」,在新鴻基地產旗下的天際100展出超過20位大師的70份大作。機構在開幕前一周(6月25日至7月2日)設預展,邀得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的陳向寧副總經理及樊傳庚博士導賞藝術品,以及參展畫家林天行、王秋童、趙志軍和何百里出席,並介紹創作理念。

天際100首個國家級活動

「今朝更好看」作品展是天際100首個國家級展覽,展品來自北京和深圳,皆為國寶級水準,故需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場地燈光、溫度、濕度,人流和保安。在各機構的鼎力支持和主辦團隊的合作下,籌備展覽的繁複工作──展覽策劃、展品運輸、展品儲存、場地搭建、保安、票務等,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完成。

展覽分為4個單元,分別為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畫大師代表作的「致敬經典」、新世紀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名作的「文脈傳薪」、以大灣區建設為背景的粵港藝術家主題創作的「印象灣區」、青年一代中國藝術家以紫荊花為題創作的「紫荊花開」。

樊傳庚博士導賞齊白石的作品《蝦》。
樊傳庚博士導賞齊白石的作品《蝦》。

國畫體現中華文化的創造精神

研究民族學的樊傳庚博士向眾人講解20世紀的經典國畫。他指,齊白石的《蝦》以斜線作構圖,把蝦表現得靈動活潑;又不忘細節,用線替蝦點睛,使畫細緻而有張力。而且,齊白石觀察入微,畫蝦一隻隻跟着前面的蝦群走,仔細地捕捉了蝦的群居天性。

林風眠作品《秋》。
林風眠作品《秋》。

林風眠的《秋》是眾畫中唯一的正方畫。正方畫的構圖平直,容易顯得死板,但林風眠巧妙地安排鳥兒休憩的姿態和站位,以三角形構圖突破正方畫平平無奇的觀感,畫出鳥兒的沉穩安定。故作品不會予人苦悶無趣之感,反深深感受到鳥兒休憩時的泰然安穩。

李可染作品《牛性純馴時亦強犟》。
李可染作品《牛性純馴時亦強犟》。

李可染的《牛性純馴時亦強犟》十分特別。大部分國畫,只把牛畫成山水畫中的點綴,李可染卻單描一隻牛,更顯牛的單純,又花心思於彰顯牛的骨頭、腳力、頭部和肌肉中墨的張力,以表現其執拗。

吳冠中作品《青城天下幽》。
吳冠中作品《青城天下幽》。

中國山水畫不好重墨濃色,愛留白,視點亦多,以營造空間的疏落和虛實有致之感;但西方油畫的焦點明確單一,追求切實的比例,色彩艷麗,更強調填滿全紙,即便景物是白色,也不能留空,必以白色油彩填滿空間。吳冠中的《青城天下幽》色彩雖艷,但點到即止,空間雖飽滿,但視角不單調,把西方油畫技法融入中國山水畫,甚具創新精神。

灣區主題 寄語未來

趙志軍指《香港回歸紀念碑》上的一環代表一年,諸多環中只有代表1997年的環在發光,喻意香港回歸祖國。碑頂的銅在發亮比喻香港的光明未來,而紀念碑像定海神針般的姿態則象徵香港過往的屈辱歷史一去不返。

林天行作品《港珠澳大橋》。
林天行作品《港珠澳大橋》。
林天行的《港珠澳大橋》以俯瞰的角度描繪大橋的宏偉和力量。車量有往有返顯示香港是自由港口外,更象徵內地與香港居民的密切往來。天空紫色的雲寓意祖國和香港一同繁榮昌盛。

展覽將於今年7月3日至7月13日在天際100香港觀景台舉行,公眾參觀需預先登記,預約參觀方法請參閱「天際100」網頁:

https://sky100.com.hk/zh-hant/more/experience/exhibition-better-than-ever/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