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

社會上並不缺乏資優而有理想的孩子,我們成人世界要珍惜他們, 栽培他們呢!

筆者日前出席資優教育基金舉辦的「閃耀之星」 才華拓展獎學金頒獎禮,親自見證26位來自基層家庭、在學業和成長上面對多重挑戰的高小得獎學生,站在酒店禮堂的大台上,由主禮嘉賓頒發獎狀和獎學金,有頗大的感受。

資優教育基金的構想

資優教育基金由已故的鄔惟庸醫生在1994年倡導創立。翌年在他積極爭取下,本港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舉辦了全球的資優教育會議,由此引發社會及教育界對資優教育的重視。2012年,基金會主辦第一屆「閃耀之星」才華拓展獎學金計劃,筆者是籌辦委員之一。

計劃的目的有兩個,(一)為資優兒童建立社會網絡,包括:獲獎同學之間的交流,以及由社會人士提供的支援活動(如師友計劃、本港及境外的參觀等),以擴闊獲獎學生的視野;(二)以獎學金方式,資助在不同範疇有卓越表現或另類才華,而家庭資源貧乏的資優兒童,接受相關培訓,發展潛能。

總結這項計劃的特色是對象很清晰,提供獎學金和社會接觸的機會予家庭環境相對貧困的,但透過自身的努力,在學術或非學術方面有突出表現的高小學生。為什麼是以高小學生為對象?因為初小的學生年紀尚小,並沒有完全發揮他們的才華,或者得到比賽成就的經驗;如果對象是中學生,又會錯過了因未獲資助而未能及時發展才華的機會。

另外一個特色是除了獎學金外,大會還提供了很多讓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聯繫外間世界。歷年的得獎同學,有機會參觀過特首、財政司、政務司的官邸,與特首和司長作出交流、參加挪亞方舟主辦的科技課程、在梅夫人堂學習餐桌禮儀、受邀到不同的場合表演等等,可以開拓視野。去年政府的「資優教育學苑」開始接納閃耀之星得獎學生成為學苑的同學,免費參加各類的課程。

計劃提供獎學金和社會接觸的機會予家庭環境相對貧困的,但在學術或非學術方面有突出表現的高小學生。
計劃提供獎學金和社會接觸的機會予家庭環境相對貧困的,但在學術或非學術方面有突出表現的高小學生。

自小面對困難而不懈努力

計劃規定每一間小學只能夠提名兩位高小學生參加,所以能夠獲提名已經代表本身的優秀。11年以來,由第一屆報名學校為55間,提名95名學生,獲獎有24名學生,到本屆,學校數目增加到105間,提名學生178人,而得獎的是26人,可以知道計劃愈來愈受業界的認同;而獎學金的金額,由早期的$5000,增加到現在的$6000。

感恩社會人士,尤其是九龍西區扶輪社的大力支持,累積頒發的獎學金以近150萬元了。近兩年以來,因應疫情的關係,參與典禮的人數有一定的限制,但所有得獎同學,都得到家人和所屬學校、老師的支持。在日前的典禮上, 筆者看到很多校長都上到台前與得獎學生合照。事實上孩子的成長, 離不開其家人和師長的扶持、指導的。

歷屆每一位得獎的學生都經歷過一定的成長挑戰,包括家庭收入偏低,難以提供額外資源去支持子女發展強項的才華;天生的缺陷,例如弱視、弱聽或者有特殊學習困難等等,令他們在學習上困難重重,但是他們都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並在一些才華範疇上有所突破,取得卓越的成績。

試想想,在全校幾百位高小學生當中,得到學校僅有的提名的機會,是多麼困難的。之後他們要透過自我介紹,活動表現的紀錄,以及學校的推薦等等,經由評審逐一察看,給予評分,在百多人中揀選50多人晉身面試階段。面試的時候要回答評審發問,同時在現場展示其專項的才華,最後計算評分,以晉身獲獎的名單。大會認為, 即使是能夠晉身面試階段,已經難得,所以特別頒發證書,以表示對他們的努力和表現予以確認。

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冼家宇不惜加倍付出努力,最終在不同的寫作和繪畫比賽中取得獎項。
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冼家宇不惜加倍付出努力,最終在不同的寫作和繪畫比賽中取得獎項。

社會要珍惜資優人才

這次得獎的同學,當中有3位我的印象比較深刻:冼家宇,自稱「我是一個被上帝吃了一口的蘋果,只是這一口比較大,另外有缺陷。」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已經歷3次手術,仍然有弱視的情況,閱讀和寫作以至畫畫都十分吃力,速度緩慢。但是偏偏她就要向虎山行,付出加倍的努力,在不同的寫作比賽和繪畫比賽當中取得獎項,部分還是全港性或者全國性的。她還說喜歡文字,因為能夠表演人間的色彩,喜歡繪畫,因為能夠表達世界的情意。

陳曉琪,父親因為工傷而沒有收入,曾經停止了3個月的拉丁舞訓練,但是自己沒有放棄這方面的興趣,曾經取得香港體育總會拉丁舞比賽9歲組別單人總冠軍。這次獲獎就可以資助了她在這方面的繼續培訓了;李栢言, 游泳高手,父親去年病亡,影響家庭收入,他最極難過的時候,仍然發憤努力,每天堅持操練2到4個小時,希望成為香港代表隊,為香港爭光。

陳曉琪獲獎無數,只因父親工傷而失去收入,獎學金可以繼續支持她的夢想。
陳曉琪獲獎無數,只因父親工傷而失去收入,獎學金可以繼續支持她的夢想。

這群得獎者的志願也很遠大,除了期望將來做醫生、科學家、舞蹈家、音樂家、香港體育代表、教師、教練等等之外,有強項是音樂和科技的得獎學生,就說將來會融合這兩學問,做有關的發展項目;有希望在碳中和方面研究及改善的;有希望成為議員,為社群服務等。

社會上並不缺乏資優而有理想的孩子,我們成人世界要珍惜他們, 栽培他們呢!

曹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