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利民家族的教育理念

教育子女方面,大衛比父親更進一步,讓孩子在家受教而非上學,他甚至自認為「去學校化」,並相信這種方式比學校教育有不少優越之處。
猶記得當麥明詩小姐是劍橋大學香港及中國事務會主席時,中六的我參加了他們舉辦的研討會。會後,麥明詩跟我說:「你真是太厲害了!你沒有讀過法律,居然懂得這麼多法律問題——不愧是傳說中的盧安迪!」
 
對此,我當然感到十分汗顏,但一位名叫大衛的朋友,確實配得起這番稱許。大衛在本科、碩士和博士讀的都是物理,一堂經濟或法律課都沒有上過,現在卻在大學教經濟和法律。他的研究領域是用經濟學原則解釋法律現象,跟高斯(R. H. Coase)、艾智仁(A. A. Alchian)、張五常等大師一脈相承。此外,大衛還寫了幾本科幻小說!
 
大衛的父親佛利民(Milton Friedman)不單在政經哲學上提倡自由放任,在家庭教育上同樣奉行自由放任之道,拒絕權威管制。在學校以外的空間,佛利民讓孩子自由發展興趣,並跟孩子平起平坐地討論,互相啓發。這讓大衛有着濃厚而廣闊的學習興趣,學成文理全才,更培養了他吸收新知識和把不同領域的學問融會貫通的能力。「神人重要過神科」,信哉斯言。
 

自由探索 獨立思考

 
在教育子女方面,大衛比父親更進一步,讓孩子在家受教(homeschooling)而非上學,他甚至自認為「去學校化」(unschooling),並相信這種方式比學校教育有不少優越之處。首先,孩子少了大班教學的師長權威的影響,可在父母或私人導師的輔助下,較自主地發展獨立的思想。例如大衛的女兒 Rebecca 小時候就敢於挑戰父親的學術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穎獨到的見解,於是大衛在論文中特別鳴謝 “R. Friedman”,人人都以為那是指大衛的母親 Rose Friedman 教授!
 
再者,大衛認為學校限制所有學生都學習同一課程,就像「把一堆書扔向學生,看看哪些書黏在學生身上」,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在家施教則鼓勵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做自己喜歡做的習作,學習事半功倍,並同樣可達致培養思維能力的宗旨。大衛還指出,在家學習的孩子面對五花八門的素材,可鍛鍊分辨素材的可信性和質素這個重要能力。學校教育則剛好相反,教科書和老師講課都是已經消化的內容,學生多為被動接收。
 
經過「去學校化」的童年教育,大衛的子女長大後均成功進入大學,今日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佛利民家族的經驗,說明教育不能墨守成規,而應因材施教,各展所長。
 
原刊於《大公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盧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