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在YouTube頻道熱播、由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走訪全球學府探索高等教育路向系列──《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透過校長彼此的真誠對談,帶出了21世紀教育面對的挑戰。筆者有機會在節目推出前訪問郭校長,了解他提出這個構想的來龍去脈。
據我所知,由大學校長訪問其他大學校長探討高等教育的問題,郭校長在香港應是第一人。多年來他一直對世界的高等教育做研究,他的專著《高等教育的心件》分別在兩岸三地出版,去年更出了英文版。郭校長籌劃這個訪問系列已經好幾年,跟他的《心件》關係非常大。他表示跟世界各地的先進交流、學習,了解全球高等教育脈搏,正是計劃此節目的原因。
關注高等教育發展的緣由
我對世界各地高等教育的興趣,始於大學時期。1985年有機會參加由香港大學學生會辦的北訪教育交流團,18天走訪了上海、南京、北京、深圳多所著名大學,開闊眼界。那一年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年,剛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幾年後的全國大學百廢待興,各項改革措施陸續出台。1989年6月,我以研究生的身份又參加了港大學生會的北美高等教育交流團,目標是向一流大學取經,特別是大學教研、行政改革及學生自治的經驗交流。
原定10多天的行程主要訪問西岸的名牌大學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理工、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大學、柏克萊大學、史丹福大學、聖荷西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那段期間剛好是六四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加的中國與香港留學生都很關心國情,我與幾位同學更獲邀請到東岸的大學進行交流,包括馬里蘭大學、約翰普斯金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多倫多大學、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等,那三個多月馬不停蹄的美加大學之旅,見聞之廣、啟發之深,可謂畢生受用無窮。
1991年,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出版《世界著名大學巡禮》,深入訪問10多所各國一流大學,圖文並茂,令我印象深刻,特別是我曾經到訪過的幾所美國學府。1994年我獲獎學金到美國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的著名傳媒學院Ponyter Institute 學習三個月,趁難得機會重訪幾所1989年到過的大學做訪問,更首次到普林斯頓大學訪問余英時教授。
期間也拜訪了兩個權威智庫,訪問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陳明銶教授及華府布魯金斯研究所哈利哈丁教授。在哈佛大學除了有機會訪問中國問題專家麥法華教授,也與香港新聞界前輩曾德成先生交流,那一年他獲選為尼曼新聞學人,到哈佛進修。2000年我向報社請假到史丹福大學遊學一年,是對一流大學的嚮往。在《信報》服務超過20年到創辦灼見名家傳媒,高等教育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採訪過很多大學校長與不同領域的專家。
大學需要帶領世界 絕不只為提供學位
郭位教授以大學校長身份訪問全球頂尖大學,與多位大學校長對談,探討世界各地的教育特點、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對了解現今大學共同面對的挑戰及未來發展路向,別具參考價值。他挑選的不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歐美名牌大學,而是歷史悠久、具有開創性的大學,包括全球首家成功進行人類心臟移植手術的南非開普敦大學、有印度MIT之稱的印度理工學院、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的柏林洪堡大學、日本頂尖大學,魯迅母校東北大學、德國最好的工程大學──斯圖加特大學,以及聞名中外的上海交通大學。
郭位校長領導香港城市大學這10多年,令這所相對年輕的大學有長足的發展,延攬各國人才,開創前沿學科,科研成果豐碩,排名不斷攀升。我問他管理一所大學千頭萬緒,人事行政工作繁忙,各種應酬不絕,為何還有時間籌備這個訪問系列?沒想到他的回覆是不喜歡應酬,把省下來的時間做想做的事情。
除了一直強調大學必須教研合一,郭校長透過訪問幾所出色的理工科大學,提出要重視大學與工業界的關係,以及學生的出路。他認為大學不只為了提供學位,還要看學位的效用,可惜這個問題在香港討論得很少。他覺得社會常常注重某種學位,但是沒有注意效用。對工業界來說,僱主希望學生能做事,而不是只有學位,所以要求很簡單,就是公司聘用了這個人,看他能不能解決問題。
近年由於各地興起創業潮,郭校長認為,創新與創業跟學位沒有必然關係,就算出色如印度理工學院也有這個現象,很多學生寧願留在家鄉創業,不去美國留學。香港、日本也如是,甚至美國學生也不一定讀博士。這個現象為大學帶來挑戰,這也是他訪問世界各大學校長後,希望從中得到的答案。他強調大學應該經常更新,跟世界脈搏結合,最好由大學帶領世界,城大絕對不只為提供學位而存在。
政府即將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為香港的創科重鎮,相信郭位校長這個訪問系列具有參考與啟發作用。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