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大聲道:「對啦,不論死活,我都背着你!」
黃蓉道:「靖哥哥,你說陰世路上你也必定背着我,我倒不怎麼怕死了!」
千禧年後,金庸已年逾古稀,卻仍孳孳不倦地修訂舊作。在眾多資深讀者莫名其意之下,宣布發表新修版《金庸作品集》。他在這個版本的《射鵰英雄傳》增添了上面兩句對白。庚戌子認為,這簡短對話背後的意義十分重要。相信讀者透徹了解過當中因由後,亦都會認同並感慨,這兩句是作者一直閉鎖心坎,終須要向讀者傾訴的說話。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新修版《金庸作品集》的序文中,金庸透露了部分心聲。
我在創作這些小說時有一個願望:「不要重覆已經寫過的人物、情節、感情,甚至是細節。」限於才能,這願望不見得能達到,然而總是朝着這方向努力……
雖然金庸自道,要努力寫不同以往的人物故事,但既已知金庸也是黃蓉,我們很多時要以「倒轉」的方向去理解他和她的說話,才會明白的。金庸一向敦厚自謙,但很明顯,「限於才能」並非真心話;他一直念念不忘,筆隨心動,以致情感上、細節中都一直離不開梁林。……這願望不見得能達到……最終橫跨了7年,金庸創作出3部皆是圍繞着郭靖與黃蓉的長篇小說,成為經典鉅著《射鵰》三部曲。
無庸置疑,金庸以武俠小說作為外衣,包藏着梁林的傳記;之後又想方設法,務必要在作品中暗示出兩人的名字。庚戌子卻發現,與兩人相關的情節,不僅只出現在三部曲之中。
《神鵰俠侶》中的線索
1959年5月19日,在《香港商報》連載的《射鵰英雄傳》完結。翌日,金庸隨即在他創辦的《明報》刊出《神鵰俠侶》。已有實證,足可證明金庸當時已着手在這部續書中,以多種方式滲出與梁林事蹟相關的線索。
現舉一例以說明之:前文已解釋,鐵掌幫禁地「鐵掌峯」是暗喻山西五台山,而《武穆遺書》是代表山上的「佛光寺」。在後續的《神鵰俠侶》,金庸創作出一個角色──曇華大師,亦直接表明他是五台山佛光寺的方丈。曇華大師並非要角,亦如其法號般曇花一現,未有左右劇情。庚戌子卻認為,是作者刻意留下線索,以之幫助讀者追溯源頭, 從而得悉真相。
由此可以見到,金庸心思精密;即使要引領讀者思考,亦是不溫不火地輕描淡寫。他十足十是在扮演溫婉含蓄、以物寄意的祝英台,心裡盼望着梁山伯──也就是讀者們能眼慧心開,知其心意。
「梁師成」與「曲非煙」
在80年代發表的新版《射鵰英雄傳》,金庸加插了一幕引子;由說書人「張十五」口中帶出一位宋代歷史人物「梁師成」。這位宋朝奸臣的名字,與金庸心中的文人大俠梁思成只是一字之別,粵語讀音更完全一樣。
喜歡打字謎的讀者,必然懂得「張」乃是由「弓」和「長」兩字合成。長弓為射,不言而喻,作者已在暗示當中有影射他人的意思了。張十五是一個從北方南下,50來歲的老者。新版發行當年,南來香港的金庸也正好50多歲。由此推想,張十五就是金庸自己,是作者要走入小說裏頭擔演一角。試問一直質疑金庸改版動機的批評家,他們可曾想到:若金庸不作此舉,又那有更好的方法去作出提示呢?
已暗示出梁思成,金庸又如何借機向讀者暗示林徽因的名字呢?竟然,最明顯地暗示出徽因名字的情節,並非出現在《射鵰》三部曲之內,更是在改版之前已有所動作。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塑造出一個少女,她是日月神教長老曲洋的孫女「曲非煙」。早已看得透徹的讀者自會察覺,這位少女的個性與特徵,都與黃蓉甚為相似。金庸不單只故意重覆自己的創作,更巧思鋪排由其他人物口中向讀者提示:
儀琳淚眼模糊之中,看到了這小姑娘苗條的背影,心念一動:「這個小妹妹我曾經見過的,是在哪裏見過的呢?」
儀琳心念一動:「非非,就是那個非非?」
郭靖一向以「蓉兒」稱呼黃蓉。現實中,徽因生父林長民會用她的小名「徽兒」。看來,只有思成才會以「徽徽」來暱稱夫人。無需多解,現在大家都已知道,這個以諧音擬出的名字是暗示誰人。
仍然抱有懷疑的讀者,可能會認為金庸編寫出「梁師成」與「曲非煙」兩個名字不過是巧合,均是作者信手拈來,拼湊而出。那麼,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在舊版《笑傲江湖》中,金庸為曲非煙配置的武功絕技「百鳥朝鳳」。
眾高手均知「百鳥朝鳳」乃是魔教的一項絕技,練到深時,能一招之間,同時殺傷十人八人,招數毒辣,實是難以閃避。
要是知悉其時林徽因在文壇當時得令之地位,以及一眾男文人──徐志摩、魯迅、胡適、錢鍾書、朱自清和沈從文等,對她的抑貶或讚譽,還有女文人──冰心和淩淑華對她的妒嫉,以至她們三者之間的糾葛等以她為核心的複雜情況,相信熟悉這段文壇舊事的讀者都會一致讚同:金庸以「百鳥朝鳳」這套武功來作比喻實在恰當,甚至是精確無誤的。
因為有曲非煙這個角色,便驅使庚戌子想到:《笑傲江湖》的故事乃是起始於福建林氏的福威鏢局。假若金庸把曲非煙調寫為林家一員,便會有一角色「林非煙」。
那女童嘻嘻一笑,道:「我姓令狐,單名一個冲字。」
這一句出自曲非煙的說話,是金庸作出的提示。又假若把這少女調成主角令狐沖的胞妹,複姓「令狐」名「非煙」,讀出來也十分近似「林徽因」。
而最重要的線索,是林徽因雖然在杭州出生,但她祖籍福建閩侯縣。讀者也無須質問,金庸怎會不知道這個事實呢?
在多種編寫手法之中,金庸選用了頗為間接,兼且相當複雜的一種:他再編寫一個與曲非煙同場出現的人物「費彬」。讀者也許認為「費」這個姓氏在中國古已有之,有何特別之處。說兩者有關,一定是庚戌子又再胡扯穿鑿,生安白造的。那麼必會使讀者更感詫異的答案是:創作出「費彬」這個角色名稱的靈感,是來自一個美國白人學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畢生摯友,是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創始人John King Fairbank,譯名是「費正清」。
思成替他的美國朋友取了中文名稱。「費」是姓氏Fairbank的音譯,而「正清」是譯自John King,其意思是「正直清白」。思成是翻譯高手,「費正清」這個譯名音義俱佳,是一個如建築地基般紮實穩固,有理有義的中文名。那麼金庸把Fairbank音譯為「費彬」便相對簡單,但亦肯定是內有乾坤的。
讀過《射鵰解謎》上卷的讀者都已知道。費正清伉儷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化身成為一對白鵰,忠心耿耿伴隨郭黃。可見到,金庸再重複寫同樣的人物,不過先前是以動物擬人,或者亦可以說是把人獸「合而為一」的合成獸。
「隔山打牛」的文筆功夫
庚戌子懇請讀者注意,這裏的重點是:金庸特意編寫出「非煙」和「費彬」來暗指徽因和費正清這兩個真實人物。這麽婉曲間接,就是金庸慣常使用的另一文筆功夫「隔山打牛」。即是舊版中郭靖從「天罡北斗陣」以及他在鄂州丐幫大會受困時,抬頭觀察北斗七星,從而領悟出來的武功招式。金庸在新版把這武功名稱改為「隔空傳勁」,皆因這樣能更好地形容這招式潛在的意義。
《倚天屠龍記》的最大謎團
緊接《神鵰俠侶》之後發表的《射鵰》第三部曲《倚天屠龍記》,整部小說的主題之一就是猜謎。除卻峨嵋派的掌門人滅絕師太知道當中奧秘,金庸甚至把小說的各個角色都蒙在鼓裏。書中所有人都拼命爭奪「倚天劍」和「屠龍刀」。卻無法想透,為何擁有兩件兵器即可號令天下的關鍵。最終由滅絕師太揭開秘密,原來是郭靖黃蓉把《武穆遺書》與《九陰真經》收藏在刀劍之內。金庸以此提示:郭靖黃蓉也會隱藏謎題,讀者要依循這個方向去想,方能破解整個大謎局了。
庚戌子要感謝有網友指出,在《倚天屠龍記》內有一個女角色「崔飛煙」。「飛煙」與「非煙」讀音一樣,但只是從金毛獅王謝遜口中提及過,更沒有出場,沒有線索可供追查。不過亦可推想,金庸內心已有打算以此來帶出提示。
郭靖是梁思成與金庸「合而為一」
說到這裏,請大家重溫周伯通向郭靖解釋武功「雙手互搏」時的說話:「一點兒不錯,正是4個人。我的左手是一個人,右手是一個人……」
4個人即是周伯通內有兩個人物「合而為一」,而郭靖也是兩個人。經庚戌子多翻剖析書中的內容,相信讀者都已感到郭靖主要是梁思成,而另一個身份,就是金庸自己。明白郭靖這兩個身份,《射鵰》書中的大量疑團便會迎刃而解。也因此,庚戌子認為「不論死活,我都背着你!」其實是金庸內心深處的說話。
庚戌子寫了這麼多,內心也如同金庸,久久未能放下他們3人的故事。這篇只寫了一半,是林徽因與梁思成分別於1955年,以及1972年逝世後,金庸費盡心思為兩人做過的事情。網上文章,不宜臃腫長篇,唯有留待下篇,再向讀者交代金庸和梁林生前交織的故事。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結束這篇之前,筆者再請讀者細心想想隱藏在這幅對聯的意義。金庸在新修版的序文中道:這聯旨在方便讀者記憶。經過筆者多翻深入拆解,下聯最後三字「倚碧鴛」的意思已無懸念,就是指金庸小說故事所倚仗的藍本,是一對珠聯碧合的鴛侶,而他們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金庸特意提到這幅對聯沒有包括短篇的《越女劍》。可是,在杭州西湖邊出生的林徽因,亦可算是一名越女。金庸又再一次暗示,隱藏起來的才是最重要的。
〈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之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