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當了東北首長,面對迫切的是日本的野心和壓力。先是民國四年,日方向袁世凱提出廿一條約,有軍事鐵路財政多方欺壓條款,均未能實現,其一原因是張作霖不同意。
周旋日方 智奪先機
日本總領事吉田茂來談如何進行東北各條款,張作霖表示「滿蒙地位特殊,不受北京新約(廿一條)束縛」,主張由他與東北地方首長另行協議。日方當然強力反對,盛氣凌人對張說:「不接受的話,我們日方另有辦法。」張和顏悅色說:「好吧,有辦法便拿出來,張作霖恭候。」
日方議談失敗,改派另人主談,張作霖已因公事入關,把事情拖過去。所以世人多認袁世凱與日所訂賣國廿一條,已造成中國重大損失其實是誤會。袁簽的是修改後的廿一條,且多沒有執行,提出條約的日本內閣亦因而倒台。
日本人認為張作霖是馬賊出身,一定很簡單,威迫不行,便行利誘政策。但張作霖久歷江湖,打滾的積累人事政治經驗,利誘也無效。張作霖御下有方,能進能退,又有應變機智,簡直是個天才領袖,日人大感頭痛。後來體察到他的政治慾望,便慫恿他問鼎中原,為他奔走,為他策劃。
於是奉天的日本顧問愈來愈多,日人替他蒐集情報,策劃如何進軍。兩次直奉之戰,與馮玉祥之戰,奉軍的日本顧問佔了極重要位置。乍眼看來,雙方好像是關係密切的夥伴。
張作霖對付日人確有一手。相傳一次日兵和奉天兵因事打架,結果奉系兩名士兵被打死,張命人找日方算賬。到了日營,對方說不過私人打架,打死人每人賠償500銀元了事。張作霖知道後,叫士兵再挑起事端,蓄意打死3人,再叫部下拿了1500銀元賠償給日人。日本方面無話可說,無可奈何,又不能發作。
勢力膨脹 控制北洋政府
第一次奉直之戰失敗後,張作霖退回關內,再積極發奮備戰。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取勝,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張作霖幕後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4月,張學良部下郭松齡反叛,聯合馮玉祥回師迫張作霖下台,結果失敗。5月張作霖擊敗馮玉祥,直接控制北洋政府。11月張作霖在天津為孫傳芳、吳俊陞、張宗昌、閻錫山等北方軍閥推戴為安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對南方國民革命軍作戰。
1928年4月南北各路軍戰事同時爆發。張作霖系兵敗,6月退出北京,在回瀋陽老家途中,火車近皇姑屯車站被炸,身受傷重,回府不久身亡。事後證明由日人安放炸藥。1928年12月29日,其子張學良通電全國,表示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領導,宣告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易幟,改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史稱「東北易幟」。南京政府成中國唯一政府。日本人對此發展,極為失望。
東北三傑 各有專長
張作霖手下有三名出色骨幹,號稱東北三傑,對張的事業有很大幫助。三人是王永江、楊宇霆、郭松齡。人論沒有這三個人,日本人早對東北動手。日本人覬覦東北30年,延到民國二十年才敢動手,因為這三人都身故了。
王永江以理財見稱,主張安民,令東北富庶,使張作霖支度無後顧之憂。楊宇霆以謀略著名,郭松齡以軍事見長。王永江任財政廳長時,奉軍歲收不過900萬,經他整頓後,年年達4000餘萬。故可動輒以數百萬元購外洋軍火,以千萬元擴建兵工廠,使奉天成為全國最富強一省。
楊宇霆遼寧人,出身日本士官學校,足智多謀,有小諸葛之稱,為張作霖參謀長。奉軍敗於吳佩孚後,痛定思痛,力思武備再戰,以雪前恥。楊於是殫精竭慮,重新悉心設計各項軍事計劃。經費充裕,包括用3億元自建兵工廠,是當時中國唯一兵工廠,招上海之歐洲軍火商前赴洽商軍火與軍工建設。
又禮聘留學德、英、軍工人才,薪俸從優,尚加回國優厚旅費,一時軍工人才雲集東北。楊並促使少帥張學良帶練兵帶兵,為奉系添生力軍。故兩年後第二次奉直之戰,一舉而勝。可見江之理財,楊之策劃,郭之練兵,皆居功至偉。
愛將突叛 有驚無險
郭松齡奉天人,考入四川陸軍學堂,畢業後久久不得志。第一次奉直之戰失敗後,楊宇霆叫張學良找人練兵,郭松齡才有用武之地,他練兵有方,悉力以赴,把素無鬥志奉軍,變成一支善於作戰勁旅。第二次奉直之戰得勝,郭松齡確勞苦功高,但因與楊宇霆不和,毫無所得,且處處受到抑制。郭深感不平,當時只有牢騷,並無背叛張作霖之意。
二次奉直之戰。馮玉祥本吳佩孚手下,收了張50萬元而倒戈,間接使直系戰敗。但後來被張學良逼令向其父叩頭,便懷恨於心。馮玉祥本性視反叛為上進梯階,知郭對奉軍不滿,暗中挑撥郭松齡背叛張家,與自己結合壯大聲勢。郭松齡自始追隨少帥張學良,深受知遇之恩,尚在猶疑。最後感到功高被壓,一生將無出頭之日,決定叛變,且取得日軍默契,應允予日人利益。
郭松齡舉「清君側」(討楊宇霆)之旗,向瀋陽進軍,氣勢極盛。要張作霖下台,交權給張學良。張作霖大驚失色,與楊宇霆向日人關東軍洽商,要求中立。日方即宣佈南滿鐵路二十里內外不准運兵,好像中立,實遏止郭軍進攻之勢。當日張學良不在郭松齡軍中,知道事變,在天津急回瀋陽領軍抗逆。郭軍在戰場見到張學良掛帥,許多軍士都說:「我們吃張家糧多年,怎能打殺張家軍?」紛紛棄械投降,郭松齡立時兵敗,被就地槍決。
愛國不移 日人不甘
張作霖雖然是土豪出身,但極愛國,愛民族。日人早想咬入東三省,均被他或軟或硬擋回。早前日人曾提議把日軍改穿奉軍制服替奉系作戰,被張一口拒絕。日方知道張作霖綠林出身,最講義氣,及郭松齡突然叛變,張遇滅頂之災,若伸出援手,他一定知恩必報,以後可挾恩使張就範。
張作霖早料日人要求回報,對親信說:「日本人向我提出要求,只要我個人辦得到,決不吝嗇,但牽連國家權利,我堅決拒絕。」張作霖是和日本人合作最多的軍閥,但亦是拒絕日本野心最徹底的軍閥,因而惹來殺身之禍。
終於,張作霖把私人存在銀行的500萬日圓,全數捐贈關東軍司令部和關東州都督府,其他文武官員也有餽贈。500萬日圓在當時可說是天文數字,張作霖卻一手奉贈,他的豪情勝概令日本人心折,但有人知道張愛國心絕不會變,不會受日人利用,遂暗中定下謀殺計劃。預料張學良接手勢弱,要借助日人安定權力。豈知事與願違,事件加速東北軍投入全國懷抱。
功高震主 不知收斂
楊宇霆其實亦一人物,受張作霖器重,聲譽日隆,他愈看不起少主張學良。姿態跋扈,埋下被殺伏線。日本少壯軍人亦重視楊,常向張學良挑撥與楊的感情,楊宇霆深受張家恩惠,但換了主子並不知收斂,旁人也感到張作霖死後他愛張牙舞爪,少主張學良對他提防亦毫無警覺。
楊被殺前兩星期,大做生日3天。張學良送50000銀元壽儀給他,有人向張報告楊藉生日糾合各路諸候,張聽後不無感受。野史傳聞楊宇霆始終是功臣,張殺楊前猶猶豫豫,最後有求神問卜,將兩銀元連擲三次,若三次都是同一幣面向上便該殺,結果如是。
楊被請開會,逗留一小時許,忽然兵士進來,要拖楊出去,楊不肯離座,兵士即場槍殺之,結束了東北小諸葛的性命。楊之被殺,傳聞頗多,真正原因,恐怕只有張學良知道。筆者認為、張學良全心寵信之部下郭松齡都會突然叛變,對心理甚有影響,取其性命不足為怪。
少帥張學良登場以後,中國政局又掀起新局面。
張作霖(下)
延伸閱讀 江湖大帥軍閥張作霖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