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主持《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視頻節目,展示世界各地的教育特點、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在每集節目中,郭位教授都會與一位世界頂尖的大學或中學校長對談,討論世界各地的教育發展和優點,前瞻未來社會的教育需要。
一連八集的系列分別拍攝和訪問了德國、南非、印度、日本及中國等多間頂尖學府,以下是第五集《德國最好的工程大學──斯圖加特大學》的內容摘要。
奔馳及保時捷的基地
德國中南部城市斯圖加特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汽車城,生產奔馳汽車的Mercedes-Benz Group及著名汽車公司保時捷(Porsche)的總部均設於此。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於1884年發明被稱為「老爺鐘」(Grandfather Clock)的汽油發動機;奔馳(Carl Benz)於1885年發明「奔馳一號」(Benz Model One)三輪汽車,開啟了德國的汽車工業,並影響了全人類的交通。
斯圖加特能夠成為世界級的汽車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悠久的大學教育傳統。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是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大學,前身為1829年成立的一所職業中學,1876年改名為斯圖加特技術學院,戴姆勒就是在這間學院學習系統的燃油發動機知識,並發明了小型汽油發動機。
經過近200年的發展,斯圖加特大學成為德國最著名的理工科大學之一,校友除了戴姆勒和威廉.邁巴赫(Wilhelm Maybach)兩位汽車業先驅外,還有保時捷和福士汽車的前總裁。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四位教師和校友,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
斯圖加特大學的教學和科研重點為工程學和自然科學,學生人數為25,000人,國際學生比例逾兩成,碩士學位課程中,有16個課程為全部或部分英語授課。與德國其他公立大學一樣,斯圖加特大學提供免費教育,學生每學期只需交210歐元雜費。斯圖加特大學是德國九所卓越理工大學聯盟(TU9)的成員,也是德國與業界合作最密切的大學,每年來自第三方的科研贊助高達2.5億歐元,每位教授獲得的平均第三方科研贊助位列全德第一。
研究與教學並行的德國體系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與斯圖加特大學校長羅素教授(Professor Wolfram Ressel)對談,探討大學的教研工作,特別是與業界合作的關係。郭位教授指出,德國科技非常發達,在科技研究方面很出名,更是第一個把研究帶入大學的國家。請分享德國的大學系統如何運作,以及研究是怎麼和大學結合?
羅素教授表示,德國的大學歷史悠久,最老的已超過600年,只有教堂比大學的歷史更悠久。德國大學最主要的傳統是秉持洪堡原則(Humboldtian Principles),即研究和教育永遠是並行的,而不是分開的。「這是現在和將來都會保留的傳統。我們教給學生的是從研究中得來的最新技術、最新方法和最新算法,因此當學生進入業界後,所學的知識也會馬上進入到業界,這就是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
斯圖加特大學與奔馳、保時捷是鄰居,合作緊密。羅素教授指出,大學還與很多其他公司、世界領先的企業緊密合作,這些企業也在大學的諮詢委員會中,對大學的工作非常了解。
大學並與企業簽有多份合約,其中之一是ARENA2036項目,這是德國第一個大學校園和德國汽車公司的合作研究園區项目,包括了博世、奔馳、保時捷和BASF(巴斯夫)等公司,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參與了該項目。「這是真正的校園內產業,他們來到我們的校園,我們一起工作,他們想在校園工作,而我們需要研究項目,這必須雙邊同時進行,在新的實驗大樓裏一起工作。」
羅素教授補充說,ARENA代表着汽車的未來,讓我們獲得新的流動性new mobility(未來汽車),2036代表的是汽車發明150周年,而斯圖加特的汽車業始於130年前,我們希望能夠研究及開發新的流動性(未來汽車)。
免學費的德國高等教育
談到德國大學的國際化趨向,羅素教授認為德國所有研究型大學都是國際化的大學,斯圖加特大學就有22%的學生來自國外,最多的是來自中國,有2000名中國學生。「斯圖加特共有來自120個國家的學生,他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本科課程是完全以德語教學,一些國際化的研究生課程則完全英文授課,所以研究生課程不是問題,但對於本科課程,他們需要先學習德語,這並不容易。」羅素教授表示,國際化確實很重要,而且需要尋找方法更加國際化,「所以我們向亞洲學習,向美國學習。」
郭位教授指出,德國實行免費高等教育,這與美國的形式完全不同,美國的公立大學的學費雖然不像私立大學那麼高,但仍然很高。請羅素教授分享大學的籌資機制如何運作,以及大學的預算收入從哪裏來?
羅素教授表示,他們是州立大學,由各州資助。德國有16個州,奉行不同的法律,對於大學是沒有聯邦法的。「我們由各個州提供資金,南方的州有足夠的錢……但我們只有50%的預算來自州政府,另外50%資金來自公眾,例如德國基金會協會或聯邦部委和州級部委(部會),這兩個來源各提供一半資金。」他進一步解釋,在德國上大學是完全免費的,因為德國的《基本法》第五條款,有一條文說到研究和教學或教育是免費的。
跨學科研究應對全球問題
郭位教授表示,德國大學在促進跨學科研究上很出名,把工程學和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結合在一起,而且非常成功,他認為德國是在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國家。
羅素教授回應說:「我們認為這個世界的主要問題,例如流動性、氣候變化,還有健康等挑戰,無法只靠單一學科解決,如果大家相互合作,就可以往前邁進一大步,因此需要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和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的研究項目,去找到新的解決方法,這是我們在德國正在做的,尤其是在斯圖加特。」
郭位教授總結指出,斯圖加特模式是一個獨特的方式,研究和教學應該融合,與羅素校長交流,讓我們更深信教學和研究應該合為一體,而且斯圖加特大學很強調學科融合,從自然科學、工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藝術、美學等等,要結合在一起。
「我常常說,我們的目的是達到造福社會、造福人類,我們大學的功能,應該在這方面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德國的大學,像是斯圖加特大學,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之五
!doctype>郭位教授簡介
2008年獲委任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1980年獲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郭教授是早衰期可靠度研究的先驅,在電子系統與核能可靠度設計研究方享有盛名,並在納米可靠度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於英華之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服務城大之前,郭教授擔任美國田納西大學工學院院長,並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高級管理團隊成員。郭教授也是教育專家,對於當代教育在全球面臨的挑戰尤為關切,出版了中文專著《心件:大學校長說教育》(英文版Soulware — University President on Education),引起很大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