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不是最接近工業革命門檻的國度?

李約瑟的迷思:工業革命為何沒發生在中國?(下)

要探究中國是否很接近工業革命的門檻,可以看看當年中國工匠的技術水平。
工業革命之沒有發生在中國,經濟形態不是原因。社會等級的明白存在不是原因,科舉而導致腦力資源向官場傾斜也不是直接原因。中國科學技術之沒有最後導致製造出動力機械而出現工業革命的最直接原因是,居於四民之首的讀書人階層,這群社會精英的自大與自私,卑視其它階層,使社會也卑視居於四民下層的工匠,無視他們對社會的貢獻與重要性。把他們的成就卑視為雕蟲小技,乃至賤視為奇技淫巧;而工匠這一階層又沒有聯合以自治,以有自尊的方式發展自己的職業與行業,而使之受到壓抑,自然與工業革命的要求愈行愈遠矣。
 
今天中國等級的四民分野繼續存在,只是改變了形式與順序。士農商工中的士已然分途成了官與學(即學者)兩個絕然不同的階層。不再是一個階層,讀書人只要不進入官場就是沒有地位的人,不像以前所有讀書人即使不為官,也作為鄉紳乃至官場候補者受到社會,乃至官場的尊敬。商則從以前最後衝了上來。看今天中國的等級分層應是官商學工農。
 
最大的問題,還是如前面所分析的中國傳統之弊,那就是作為社會精英的官員,乃至整個社會將職業分野評定為高低貴賤之分。看看薄熙來受審時談到徐明是怎樣說的:徐明是什麼人,他怎麼能跟我……有中國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這位天潢貴胄憑父蔭登上高位的紅二代想法非常典型,慣於卑視其他階層的人。即使如徐明那樣有幾十億身家的商人也不在話下。
 
屠呦呦窮一生心力於科學研究,臨老之時得了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諾獎,這一得獎不是引來年輕人獻身科學的熱潮,而是適得其反,800萬瑞典克郎的一半,即所得獎金據說只夠買北京半個廳堂;差不多與諾獎公布同時,內地有一藝員成婚,報道說婚禮費用過億。兩者對照之鮮明,在中國人今天價值觀之下,產生的反響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問題就在中國社會迄今沒有客觀看待職業與社會貢獻的合理標準。這首先是居於頂層那個集體的問題,而商人、學者、工人乃至農人是應該多些自尊、多些自治的。
 
(圖片:”Hartmann Maschinenhalle 1868 (01)” by Unknown – scan by Norbert Kaiser / Licensed under Public Domain via Commons)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