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 Map of Life 人生新藍圖

你和世上所有人一樣,額外多了30年的壽命。你不應把它們放到人生最後的階段才使用,在一生不同階段中,不妨多些提早使用,這裏一年,那裏一月,都比全部等到老年才去享用明智。

假如你今天大約30至40歲,我向你說,「你有50%機會活到100歲」,你會有什麼反應?

你可能說「真的嗎?並未有想過」或「我未必想活到這麼久」。無論是哪一個答案,我感覺到一絲沒有說出來的疑惑:「那有想到那麼遙遠,我正為今天生活操勞。」

活在當下,固然無可厚非。但不要因此而不去想百歲人生給你當下的機遇。

百歲人生  將青春常駐

2016年,兩位英國學者Lynda Gratton及Andrew Scott寫了一本震撼世界的書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中文翻譯為《百歲人生》,切中時弊,影響深遠。我大膽地把它改譯為《百歲青春》,因為該書不但指出愈來愈多人可以活過100歲,更重要的是100年的生命中可以「青春常駐」,意思是可以做很多年輕人可以做的事情,而不光是長壽,甚至被動地等待死亡。

2021年,史丹福大學的Stanford Centre on Longevity發表了一份報告(篇幅不長,只有十多頁)題為”The New Map of Life”,可以說是建基於《百歲人生》一書,但卻遠遠超越該書,直接了當地提出了全球人類需要重新構建一個”new map of life”。我不懂得如何翻譯這個嶄新意念,把它直譯為「生命的新地圖」肯定不貼切,但我想不出如何來表達。最接近的可能是「人生新藍圖」,以下就讓我嘗試演繹它的內容。

我強調是「演繹」,因為每一個人的背景、年齡、經歷有所不同,肯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及聯想,稱之為演繹,更能反映這是個人的領悟。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此報告:https://longevity.stanford.edu/wp-‐content/uploads/2021/11/NMOL_report_FINAL-‐5.pdf

《百歲人生》書影。(Amazon圖片)
《百歲人生》書影。(Amazon圖片)

一個世紀延長了30年壽命

首先大家適宜咀嚼一下這個數字:經歷了20世紀這100年,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了30年。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同步達到,但這個關於全人類的整體概括,是有其科學根據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創舉,數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上從未發生過如此巨大的轉變。它的出現是眾多因素同時交織出來的結果,包括科學技術的突破、醫療衛生的改善、生產力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訊科技的發達等等。假若人類文明會繼續存在,在未來的世紀中,人類壽命勢將不斷延長。

跟着,是更難以置信的事情: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內,人們普遍並沒有預計到這30年的出現,絕大部分的制度、政策、生活模式都未有迎接這30年的準備。到我們如夢初醒,突然多了30年,馬上有點手足無措。最佳的證據,就是我們無奈地把這30年放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即所謂退休的日子。現在我們值得反省一下,這是否最佳的安排?

人生新藍圖

這個藍圖最基本的啟示很簡單:我們適宜把這30年(下一個世紀可能是50、60年)分配到人生的其他階段,不要把它局限在人生最後的日子,我們的人生將更加豐盛、輕快及幸福。

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我今年已經超過70歲,已無法重頭來過,只有羨慕比我年輕的人。以下我嘗試超然地幻想自己是個年輕人,看看有什麼啟示值得和大家分享。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可以用下列圖像來表達:

(作者提供資料;灼見名家製圖)
(作者提供資料;灼見名家製圖)
可否想像一下,把多出來的30年更平均地分配到較早的人生階段,看看有什麼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必須把20世紀習以為常的「三段式人生」範式抹掉。在百歲人生中,會有更多的階段,而且每一階段中又有眾多小階段。更重要的是這些階段並非以直線出現,你會先接受一些教育才開始工作。但過一段時間,又可以再求學,然後再工作。在你的事業過程中,這種情況可以多次出現。到了所謂「退休年紀」,你可能先再受教育才退休,在退休階段中,又可能多次求學及工作。

第二,你會工作的年紀勢將延長,可能在80甚至90歲時還會工作,但工作的性質亦會改變,工時會較短,壓力也較少,樂趣可能也較大。即使在你工作的高峰期,每周工作的時數可能會縮短至4天,甚至3天。因此雖說是全職工作,你都會有相當多的時間做你喜歡做的事。

第三,你需要的收入可能會大大提高,以應付更長壽的開支。為了100年的生計,你需要有更可觀的收入,包括所謂主動收入(即工資)及被動收入(即利息、股息、退休金等),但你也可能有新的財產觀。有異於上一個世紀拼命累積財富的一套,你會減少消費,而更感滿足;少些資產而更加富有。在未來的100年中,世界上可能出現類似「全民基本收入」或「負稅率」的東西。

第四,在你準備就業的學習過程中(中學及大學),你很可能會有幾個「間隔年」(gap years),即主動停學去學習或體驗另類的技能或工作機會。中學期間,一至兩個不為多;而在中學與大學之間,差不多肯定會有一至兩年這樣的機會。大學對你的意義可能不大,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要上大學,在大學期間,間隔年或國際交換生計劃極可能是指定活動。總之,你的學習時間會大大加長,但有很大的部分不在傳統學堂上進行。

第五,你會有更多國外旅遊的機會,只是非不得已不會乘飛機,用較慢、更環保的交通工具會讓你更能接觸基層的民眾。我最近讀到Nike創辦人Phil Knight的自傳Shoe Dog: A Memoir by the Creator of Nike,原來他中學階段已熱衷運動鞋的設計,一生人並未打過工。對他影響最大的「教育」似乎是他在日本及亞洲其他國家的旅遊,令他專注去創造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鞋,最後也真的做到。

第六,在你工作的40至60年間,不妨加插一些「脫產休息」時段(sabbatical),有薪的固然最好不過,半薪或無薪也無妨,每次都可以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參加課程、部署轉行或轉業、在另一個城市或國家生活、結婚(蜜年代替蜜月?)、生兒育女、照顧家人、參與義務工作、擔任公職等等。「維基百科」認為,「脫產休息」已成為了風尚,代表從職場中有意識地作較長的休停。

對Nike創辦人而言,他在亞洲各國間旅遊是最大的教育。大家在學習或工作階段不妨休息一下,去旅遊增廣見聞。(Shutterstock)
對Nike創辦人而言,他在亞洲各國間旅遊是最大的教育。大家在學習或工作階段不妨休息一下,去旅遊增廣見聞。(Shutterstock)

第七,在上帝恩賜給你的百歲人生中,你至少要嘗試創業一次。你未必會成功,但誰可說得準?無論成功與否,都會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驗。當你真的嘗試的時候,不要忘記先掌握「精益創業」的方法,肯定會事半功倍。它教你用最低的成本來起步,通過設計「最低成本可行產品」來測試市場及顧客反應,不斷試驗及修正始決定是否全情投入。投入及風險皆不高,但有機會喜出望外地成功創業。

第八,假若你身為父母或祖父母,請嘗試向你的子女及孫兒女介紹「人生新藍圖」的要義,讓他們自己去設計及享受他們的一生,足以改變他們的一生。雖然你未必明白或贊同他們所有的抉擇,但不要忘記,他們會比上一世紀的人長壽30至40年。

第九,假若你是一個僱主,你會有雙重的挑戰:自己如何規劃及享用你的百歲人生,以及如何讓你的員工也有同樣的機會。但談何容易?假若你真的支持你的員工,實現他們的人生新藍圖,你的企業會將是行業的先驅,你會改變很多政策及安排方便員工,例如彈性上班、放長假(有薪或無薪)、延遲退休、終身學習、工作與生活平衡、醫療福利覆蓋所有直系家屬等。你的所作所為,可能被同行認為是標奇立異,甚至匪夷所思。難怪不少人認為,實現人生新藍圖的其中一個最大的阻力就是企業。

第十,百歲人生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你會有很多機會思考人生的意義。自古以來,大多數人覺得哲學家才去探索人生的意義問題;一般人既沒有時間、也欠缺智慧去思考這些問題,為生活打拼了一生,剩下來的日子並不長,哪有機會去思考這些高深的問題?但是今時今日,有大量時間在手,無法再逃避人生意義的反思。人生假若沒有意義,活得太久也是個苦差;只有在你尋覓到人生的意義,你才會有豐盛及燦爛的人生。

最後,讓我為你總結最重要的啟示。

你和世上所有人一樣,額外多了30年的壽命。你不應把它們放到人生最後的階段才使用,在一生不同階段中,不妨多些提早使用,這裏一年,那裏一月,都比全部等到老年才去享用明智。數學上很簡單,你把100年分成10個段落,每一段落平均有3年的額外時間,多好用!為何要把它們全放在退休之後才運用?

記着,每10年便有多3年。你的童年、青少年、求學階段(無論是否有機會入大學)、工作生涯中每一小階段等等,你都有多3年可供支配,可能性是否無限的多?

人生假若沒有意義,活得太久也是個苦差;只有在你尋覓到人生的意義,你才會有豐盛及燦爛的人生。(Shutterstock)
人生假若沒有意義,活得太久也是個苦差;只有在你尋覓到人生的意義,你才會有豐盛及燦爛的人生。(Shutterstock)

造福下一代

假若你對以上的分析認同的話,你和我都有一個共同挑戰:如何令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認識「人生新藍圖」的意義,並放膽地去重新設計他們的人生?

你可以從你至愛的人入手,配偶、子女、父母、其他親人等,向他們介紹「人生新藍圖」的要義,鼓勵及協助他們反省人生規劃。不妨問他們:「假若把退休後的的其中一年放在明年來使用,你會用來做什麼?」

其次,希望你能夠和我並肩作戰,一起推動一個運動,令盡可能多的人,不問年齡、職業背景、經濟條件、教育水平等,領悟到人生新藍圖的重要性,及以此來重塑他們的一生。成功的話,肯定會大大造福下一代。

謝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