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許多人當談論到今天年輕人的普遍價值觀、心態和行為表現時,不期然會想起用「躺平」或「躺平主義」這些名詞去形容。究竟「躺平」和「躺平主義」所指的是什麼?據報道,那是由2021年開始在中國內地網路上流行起來的述語。
內地封殺相關言論
當時的90後和00後年輕人有感於國內經濟下滑、社會階層固定導致階層流動困難、社會問題激化等背景下,出於對現實環境失望,而決定「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並做出以「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無欲無求」的處事態度。因此,他們選擇「躺平」,只關心自己、只維持生存最低標準並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
不過有關主義推出後不久,已被黨中央視為對國家穩定的威脅,因為它鼓吹人們不積極生產或勞動,好逸惡勞,對人、對任何事物、對家庭、對生活和工作都產生厭倦感、疲倦感,所以極欲封殺相關言論;官媒《南方日報》更直指「躺平」是「可恥」的,不利國家經濟發展;淘寶等網購平台甚至也把所有「躺平」字樣的商品下架。
至於香港方面,教育局亦就香港青少年可能會習染「躺平」文化,特別在《局中人語》專頁上寫下局長楊潤雄的心聲。他認為:「近年社會出現種種歪風,例如沉迷網絡遊戲、在互聯網散播虛假、誤導和煽動仇恨的信息、不良的性資訊和引誘,令一些青年人受影響而耽於逸樂、誤信失實資訊而走歪路、對前景失去信心……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更是令人憂慮,這種消極的人生心態,容易令人萎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的進步。我們必須對症下藥,同心協力加強價值觀教育,扶持學生建立正向思維。」
面對躺平如何自處
試想,如果「躺平主義」風氣真的在香港年輕人之間蔓延,不知各位讀者會有什麼估計呢?不如我們一起預測一下,舉個例,學校的師生將會變成怎樣?
如果筆者是「躺平」的學生,我會假設:
● 學生們更看重自己的需要,喜歡老師的讚賞和同學的欣賞。
● 上課時間最好不要太擠迫,容許學生遲到早退便好。
● 期望老師不要太拼搏,請給我們空間。
● 我每天都不要令到自己太辛苦,一定要有午睡時間!
● 我不會和同學攀比,把期望放低一點,自己滿足便夠。
● 我會看心情做事,不用凡事要爭取100分!
● 不理會父母或老師的要求,只愛做個安心的自己。
● 視乎老師問題的難易,懂得的便回應,不懂的也不去追問。
● 我和同伴都會變成「不加思索」,難度深淺的問題都不會回應。
● 我會把網課的鏡頭關上,就算開啟了鏡頭,老師也看不見我的面貌。
● 我會接受現實,取易不取難;成績好壞不會緊張,得過且過便算。
● 我把名利看都輕鬆,安於現狀和滿意自己便好!
如果筆者是「躺平」的老師,我會選擇:
● 重新評估自己的專業取向,重新定位。
● 我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做「人之患」,辛苦何價?究竟我為誰服務?
● 多為自己健康打算,自己身體一定要好,工作不忘娛樂和休息。
● 不要996,我要善用和自動調節自己的工作與作息時間!
● 多點愛惜自己,不勉強,也不會過度操勞,身體稍有不適便會請假休息。
● 要求學校多給予空間,放寬對同事的監管。
● 和人保持距離,但也會保持關係。
● 放慢腳步,也不進修,若升級等如「加辛」,寧願不申請!
● 請校長提供多點福利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否則我寧可洗手不幹。
● 自己揀選合作的夥伴和形式,不會比拼。
● 避免整天為追趕進度或工作業績而延長工作時間,若受壓迫便辭職!
● 是遲婚一族,沒有經濟基礎不考慮結婚;就算結婚,也不會立即生孩子。
讀者們,請問大家閱讀了上述的假設之後,您們會有什麼感覺呢?擔心?不擔心?認同?不認同?或以平常心看待?若情況真的如此,您們會怎樣調整自己對新一代的期望呢?學校在家長、學生、老師以至社會人士的眼中,會否容許有上述的情況產生?面對社會這種「躺平」風氣,我們可以如何自處?學校又可以怎樣迎接這種新風?問題真的有趣,值得大家反思!
培育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香港總結了不同國家的經驗,也參考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教育 2030:學習指南針」的建議,希望透過價值觀教育,以培育青少年具有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提高他們的抗逆、情緒管理、判斷、解難、溝通、社交和自我節制等能力,懂得愛惜生命、自尊自信,和培育有堅毅精神、同理心、自律和勇於承擔等素質。
因此在最新推出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課程發展議會,2021)中,把「勤勞」這個元素加入在原有的核心價值內容裏,以回應近年流行的「躺平」所帶來的歪風,如僥倖心態、懶惰、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
相信大家都會認同,學校是一個培育人才、春風化雨的地方,其焦點在於以學與教為學校的核心。要保護學生,必須整個社會總動員起來,在不同的範疇(例如家長教育、師資培訓、法律和管理制度等)共同持續努力,締造合適的社會環境,為培育孩子們健康成長,取得更大效果。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