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的周永新教授早前受政府委託為退休保障政策撰寫了一份十分詳細的研究報告。報告出爐後大家的着眼點都在全民老年金的可持續性。
周教授十分老實地指出整個計劃在長遠來說不能自負盈虧。在報告中他指出全民老年金到了2026 年(假設計劃從2013年開始實施)便會開始出現赤字,到了2041年只計劃結餘僅有135億元,同年卻有超過140億的赤字。換言之,整個計劃在2042年很可能要宣布「破產」,計劃再無力支付每人每月3000元的福利。
全民老年金這不能自負盈虧不是什麼新聞。科大的雷鼎鳴教授曾不只一次指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扶養比率(dependency ratio)在可見將來只會愈來愈高。扶養比率是指會從事生產(15至64歲人口)與不從事生產(15歲以下和64歲以上人口)的人口比例。我從統計處的《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報告(下稱「人口報告」)找來相關數據,發現從2011年至2041年香港的人口變化十分之大。在2011年,香港有大約3/4的人口是屬於15至64歲勞動年齡層,只有不足15%是超過64歲的公公婆婆。相反在30年後的2041年,15至64歲的人口將會大減至整體人口的六成左右,而65歲或以上的人口則大升至整體人口的三成【表】。
換句話說,在2011年每100名15至64歲的香港成年人需要「扶養」18名64歲以上的公公婆婆,而在30年後的2041年每100名成年人則需「扶養」近50名公公婆婆!
人口老化兩大主因
人口老化是由於兩大因素。第一個是生育率低。香港女性生育率低相信是眾所周知。根據「人口報告」,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每1000名女性只有900多名嬰兒,數字遠比其他地方如新加坡(約1200)、日本(約1300)和美國(約2000)為低。即使其後雙非嬰兒潮令有關數字上升至超過1000,這數字仍然遠低於人口能自動更替的數目(約為2100)。
人口老化的另一個原因是港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可能是香港人養生有道吧?港人應該是全球最長壽。根據「人口報告」,在2011年,本港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0.5歲和86.7歲,比出名長壽的日本人還要多活一年左右。報告推測2041年香港人還要比現在多活4年。
假如我們真的要實施全民老年金,我們有什麼辦法維持計劃的可持續性?其中一個方向是把計劃的支出縮減。我們可以減低每人每月3000元的褔利(不過其實現在很多人都認為3000元太少);我們可以在計劃中加入資產審查,把很多手上有不少物業的富有退休人士排除在計劃之外(不過太複雜的資產審查卻會帶來不少作弊的情況發生,而且其行政費用亦為數不少)。
申領年齡掛鈎平均壽命
在縮減計劃開支方面,人民力量的劉嘉鴻有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提議:把能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與平均壽命掛鈎。現在周教授建議的全民退休金是所有65歲或以上的人士都可領取的。在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不變,加上人均壽命愈來愈長的情況下,這代表將來的公公婆婆能享有更多的全民老年金。如果計劃在2011年開始實施,當時65歲的公公和婆婆可預期有15.5年和21.7年享用全民退休金的褔利;相反,2041年開始可以享用全民退休金的公公婆婆則分別可預期有19.4年和25.8年享用全民退休金的褔利。預期壽命增長約四年相等於每名公公婆婆的預期老年金會增加14至15萬。
在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的情況下,把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與平均壽命掛鈎即是把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慢慢推高。這是否對現在的年輕人(亦即將來的老年人)不公平我沒有答案。但這有助提升整個全民退休金計劃的可持續性卻不容置疑。如果把能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由65歲提高至70歲,扶養比率會因此而下降不少。
單單把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與平均壽命掛鈎亦未必足夠解決計劃可能「破產」的問題,而且把兩者掛鈎在政治上可能會遇到一定阻力。不過,我認為這仍然值得大家再仔細討論。
(圖片:Pixabay)
編按:原文刊於2014年9月3日《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