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社區擴散已經失控,市民的不滿情緒也瀕臨失控。網上流傳一段電話錄音,是一個市民與衛生署熱線電話一名報稱姓鍾職員的對話,對話時間應該是政府宣布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當晚8點後,林姓市民稱家中女傭快速測試呈陽性,依照政府要求,搭的士前往醫院急症室。
醫院為該名女傭及其姐妹做測試之後,要求兩人自行搭車返僱主家中等候結果,林姓市民質問如此安排,如何確保兩人所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其他乘客,以及家中其他成員不受傳染?鍾姓職員着對方打另一個電話號碼,但對方答該號碼晚上8點後就無人接聽。聽得出打電話的市民已經火冒三丈,但極力抑制自己,而衛生署職員不但沒有提供任何協助,語氣也顯冷漠。
港府限制標準 惹人質疑不清
《大公報》昨天在頭版報道這段錄音的內容,我本人也曾經領教過衛生署熱線電話職員不友善態度,不覺得奇怪,而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特區政府決策和執行亂象叢生,對於初步確診者被要求自行搭車返家等結果這種事情,也見怪不怪。
舉另一個有目共睹的例子,政府在過年前叫停維園年宵市場,理由是防止人流聚集造成疫情擴散,但另一邊廂花墟則繼續營業,每日人流如鯽,至於大年初二車公廟更是人山人海,估計有兩萬多名市民進廟上香祈福,鄉議局主席照常入廟求籤。
近日確診Omicron人數幾何式上升,政府歸咎於春節期間市民家庭聚會拜年導致疫情擴散,但就沒有說明花墟和車公廟人流有沒有造成播毒。究竟特區政府禁與不禁的標準是什麼,恐怕連特首本人也未必說得清楚。
決策者離地 欠缺同理心
決策混亂,最重要原因之一,是決策者離地,大至葵涌邨封樓猶豫不決,小至封樓後垃圾無人清理等等。1月22日政府宣布映葵樓圍封5天,林鄭月娥表示因為時間不足,無法為受封樓影響的居民提供即日晚飯,希望居民見諒。所謂民以食為天,居民聽到此言當然很不滿。其實當時只是傍晚6點多,準備2700個飯盒需要多少時間?
今時今日有生意做,飯盒商動作可能快到你不信,但特首說要4個小時才能安排飯盒供應商,為什麼?因為政府確定供應商需要走程序。強制封樓檢疫是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但高官依然按部就班以不變應萬變,缺乏同理心,難怪市民怨氣多多。如果特首宣布封樓之後說:「無論多晚都一定保證每一個映葵樓居民今晚有一口熱飯」,簡簡單單一句話,人同此心,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決策和執行混亂,不僅無法控制疫情,更令市民信心動搖。單日確診個案過千,不明源頭數以百計,衛生防疫部門已放棄個案源頭追蹤,因為沒有意義。專家估計確診個案有可能上升至10萬、20萬,本港的醫護人手、隔離設施、檢測能力面臨崩潰。
而面對巨大危機,政府強調香港沒有條件與病毒共存,堅持動態清零不變,同時宣布實施居家隔離措施,一些無病徵及輕症患者將不再獲安排入住隔離營或隔離酒店,如上文提及打熱線電話的市民家中女傭初步確診,也要先回家等候安排。
眾所周知,以香港一般家庭的居住條件,居家隔離等於放任家人相互感染,這種做法,實際上與歐美國家「躺平」、與病毒共存的做法相去不遠,市民懷疑特區政府究竟是否講一套做一套?前兩天鳳凰衛視評論員公開呼籲邀請內地專家指導香港抗疫,這是一個重要信號。
堅持以動態清零為唯一目標
有人形容香港挾在內地和歐美之間,抗疫政策難以取得平衡,其實是點出特區政府左右搖擺的心態和唔湯唔水的做法,這是導致香港疫情停不了的根源。要走出疫境,特區政府必須丟掉幻想,借鏡內地成功經驗,堅持以動態清零為目標;如果學歐美與病毒共存的做法,其可能引起的各種公共衛生、社會、經濟乃至政治後果,是香港無法承受之重,所以此路不通。
當務之急,是要採取一切辦法,拿出具體措施,令市民看到和感受到政府不僅有決心,而且有能力、有辦法帶領廣大市民走出疫境,特區政府必須重整抗疫指揮系統,重整管治班子隊型,加強統籌協調,改變我行我素的作風,結束決策離地和執行混亂的局面。
走筆至此,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宣布,國家相關部門本周六在深圳召開第二次內地與香港疫情專題交流會,共同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關鍵時刻中央再次伸出援手,廣州派出支援香港的醫護隊伍已經陸續抵港,這是香港走出疫境的重要契機。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