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下的教育機遇──學生交流

學習是不止於足下,境外交流尤其重要,而大灣區的發展,正為我們香港教育提供良好的交流機會。

如果你問香港人在疫情下最想做什麼?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想去旅行。我嗎?也是去旅行,不過是想帶學生去,想跟他們到大灣區的姊妹學校交流。

十多年前我試過讓我校的六年級學生,跟澳洲的學生做筆友,效果不好,主要是因為兩地的文化不同,澳洲的小六學生已很成熟,談的多是當地的流行音樂,香港的學生則較單純,所以交談起來沒共同話題。

大灣區學生交流效果最好

我也試過帶學生到澳洲、英國、新加坡、台灣、上海、南京、四川、長沙和淮南等地方交流,但最好的還是到大灣區,我們到過深圳、澳門、廣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和肇慶,它們與香港接近,且學生都懂廣東話,所以兩地學生很快便成為好友,交流的效果也最好。

數年前我跟學生去肇慶交流,那次的經驗最難忘。首先是因為肇慶的地方不太大,主要活動都是圍繞七星岩,從酒店往外望,盡是星湖美景,加上酒店頂樓是旋轉餐廳,價錢又平,學生到酒店後已興奮不已。

肇慶文化是書法和端硯,第一天,我們安排了學生跟當地的藝術家上課,什麼叫老坑石?怎樣打磨墨硯?…… 聽得他們如痴如醉。

第二天,我們到校與學生一同上課,兩地學生來個交換禮物後,大家很快便成為好朋友。晚上我們分為10組,由老師帶領下,到10個家庭吃晚飯。飯前他們會談天說地、表演和玩遊戲,就像探訪朋友的家,當地的人也很熱情,飯後總有水果和甜品,10組同學回來後,都喋喋不休地說:「校長,他們的房很大,比我的家還大。」「校長,他們的食品很美味,明晚再去吧!」「校長…… 」我看見他們談得眉飛色舞,我也開心不已。

第三天是遊星湖等景點,晚上到肇慶廣場逛街,赫然發現多了一些學生,原來是他們在前一晚玩得不夠,相約肇慶的學生到廣場一起遊玩。回港後,部分學生告訴我大家已成為朋友,還有用微信溝通。

大灣區為香港教育帶來機遇

這次難忘的交流,令我印象深刻,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大灣區的發展,為香港教育帶來機遇,我們結交姊妹學校,可聚焦大灣區,一來交通方便,二來兩地文化接近,講的又是白話,學生們很快便會成為好友。

大灣區的城市也各有特色,肇慶的端硯、佛山的陶瓷、惠州的保育、中山的歷史、深廣的創科教育…… 都是香港學生學習交流的好地方,加上學生長大後,可能會到大灣區工作,如果在小學時已探訪這些地方,甚至交上一些好友,對他們來說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學習是不止於足下,境外交流尤其重要,而大灣區的發展,正為我們香港教育提供良好的交流機會,奈何疫情仍揮之不去,學校交流已是兩年前的事了。通關無期,令這幾年的學生錯過了認識大灣區的機會,我也錯失了和學生一同旅行的美好時光。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