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致勝的關鍵是體力,隨後各界開始大力發展心智、認知能力與所能激發出的競爭力,甚至變成國力。
1912年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智商的觀念面世,大受肯定與廣泛應用;1964年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家貝多克( Michael Beldoch )提出 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緒商數的概念;到了 1997 年史托茲提出的 AQ( Adversity Quotient )逆境商數,用來評估一個人處理壓力或是挫折的能力。
除了IQ、EQ,更需DQ
而到了 2016 年,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的一份報告更提出要培育孩子一個新的商數:Digital Quotient( DQ ),就好像 IQ 和 EQ 一樣,DQ 是用來了解一個人處理及回應數碼媒體的能力,特別對 Z 世代( Z Generation )而言,這些在數碼年代出生或成長的人,無論學習或生活都與科技密不可分,亦習慣採用不同的社交媒體作溝通平台,與其他人甚至世界連結。
儘管社交媒體在數碼年代連繫着我們的生活並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機遇,但亦製造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今時今日在網上世界,人與人之間愈來愈少互相尊重,並缺乏和平、理性地溝通。社交媒體也充斥着快餐甚至是虛假新聞,直接或間接導致我們因偏見或不完整的信息而產生不適當的判斷,難分真假、製造恐慌,導致仇恨言論以及群體偏見或衝突,對我們的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早於2010年,當時有傳媒刊登一篇題為「XX致癌」的文章,導致一洗頭水品牌銷量一落千丈,及後該傳媒被洗頭水品牌控告誹謗,高等法院並於2016年裁定後者勝訴,且狠批傳媒調查粗疏、膚淺。
事實查核,辨別假新聞
有見及此,近年不少科技巨擘如Google、Facebook等開始投放不少資源在fact check(事實查核),希望能幫助用戶核實資料,打擊網上假新聞。一些公共組織、學校和非牟利團體亦開始與科技公司合作,教導每個人如何分辨真假資訊,理解報道立場,從多角度了解資訊和思考問題,從而作出適當的判斷,包括:
· 用詞是否主觀或是客觀資料
· 新聞與評論是否分得清楚;評論與推論是否基於事實;
· 報道內容同報道者的利益關係,有沒有商業廣告或政治宣傳元素、有否誇大其詞
筆者認識並支持的一間本地社會企業,就是運用了網上平台及開發實體遊戲, 鼓勵參加者養成充分掌握到資訊才判斷事情的習慣(即informed decision),並配合積分制度及獎勵系統,不僅透過識別真假新聞去學習決策過程,使每個人都可以持續實踐和運用這些技巧, 並通過了解尋找真相與資訊公德心的重要性。
在fact check(事實查核)能力正是「數碼智商Digital Quotient」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近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先進地區對整體「數碼智商」的發展愈見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及推動數碼智商的認知和應有素養,冀新一代能夠運用知識技能,並輔以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使用不同媒體。
數碼智商的發展與投入
「數碼智商」的認知和素養發展涵蓋 8 大領域,包括︰
1)數碼身分認同:有能力在線上與線下世界建立健康的個人身分與認同。
2)數碼工具使用:有能力用平衡、健康、符合公民責任的方式運用科技。
3)個體使用的數位安全:有能力透過安全、負責、道德的方式使用科技,了解、緩解與管理各種網絡風險。
4)整體系統的數位資訊環境保安:有能力偵測、預防、管理不同等級的網絡威脅,以保護資料、裝置、網絡與系統。
5)數碼情緒智商:有能力在個人的數碼人際互動中,辨別、探索與表達情緒。
6)數碼溝通:有能力使用科技跟別人溝通及合作。
7)數碼知識與素養:有能力尋找、閱讀、評估、整合、創造、改造與分享訊息、媒體及科技。
8)包含人權與法律層面的數位權益:在使用科技時,有能力了解並維護人權以及法律權利。
有研究「數碼智商」的專家為以上八個領域的發展分出3個不同的成熟度。最基礎的階段是教育人們必須成為安全且負責使用科技的「數位公民」(digital citizen)。第二階段的發展目標是讓人們能夠融入數碼世界環境,並適當運用科技將想法落實的「數位創造力」(digital creativity)。在最成熟的階段,這些擁有「數位創造力」的「數位公民」,將能夠解決全球挑戰,在數位經濟中創造新的機會,培養「數位競爭力」(digital competitiveness)。
筆者深信「數碼智商」將會是全球主流敎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板塊,我亦喜見香港敎育界對「數碼智商」的發展有實質的資源投入。
我們在社交媒體仍然會面對很多問題和挑戰,而正在急速發展的元宇宙(metaverse)亦會將我們推向更複雜和更具影響力的數碼世界,因此發展「數碼智商」的素養是未來數碼社會道德基石:我們亦希望每個人可以對不同意見持開放態度,擁抱同理心,尊重不同立場,積極促進正面的社會改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