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教育應加入「快樂教育」

我們必須讓學生對「快樂」有正確的認識與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快樂教育,建構同學對「快樂」正向的價值觀。

教育局局長於11月28日,於「局中人語」,發表題為《價值觀教育植根中華文化  端賴各界同心協力推行》一文,預示價值觀教育新課程。內容強調價值觀教育以「立根於中華文化,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筆者細閱局長大作,個人的感受是局長為文的目的,在叮嚀學校推動中華文化傳統德行及向學校提示「價值觀教育必定包含愛國教育」。可各大傳媒卻全都以「躺平主義」與正向教育為報道標題,原因是局長的文章中有以下的一段:

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更是令人憂慮,這種消極的人生心態,容易令人萎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的進步。我們必須對症下藥,同心協力加強價值觀教育,扶持學生建立正向思維。

推行快樂教育 根治躺平主義

「躺平主義」,是一個新興的名詞。「躺平」,是指什麼都不做,「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無欲無求」的處事態度。(註1)「無欲無求」,本是看破紅塵,看破名利,只追求快樂。故「躺平」的理念是追求快樂。

就目下香港的教育,因社會的急速發展與要求,學生面對學科與課程的急遽修改;考試、升學的問題;世俗價值與主流文化的壓力,再加上對前途的迷茫,學生出理「躺平」,甚至輟學,背後的原因,是「不快樂」。若要「對症下藥」,我們必須讓學生對「快樂」有正確的認識與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快樂教育,建構同學對「快樂」正向的價值觀。

推行快樂教育的方法

「快樂」建基於情緒與身體感。「身體感」,按余舜德的定義,是「身體作為經驗的主體以感知體內與體外世界的知覺項目(categories),是人們進行感知的行動(enact perception)中的關注點。」(註2)若學校推行快樂教育,必先從情緒與身體感開始。這就要建設一個快樂校園的氛圍。

筆者記得小時候往荔園遊樂場,入口有幾面鏡子,進場的人,先看「哈哈鏡」,當你從凸凹不平的鏡面,看到自己及朋友的扭曲面貌,引發開懷大笑,建構快樂的情緒,你懷着這快樂的情緒進場遊玩,即使在「拋磚遊戲」投掉了大量一角而不獲「香口膠」,也不會不快樂。筆者建議學校,特別是小學,若推行快樂教育,宜先從「身體感」開始。

姫健梅在她的譯作《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一書,指出快樂教育的第一重點是要教導孩子「認識快樂的基本弔詭 」(註3)。書中所述及的「弔詭」,指的是雖然快樂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但我們卻常常忘了這一點。就如同學們認為快樂是考進大學,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卻常常抱怨,更或因其他的目標給分了心。

快樂教育的第二重點是「未來的快樂,勝過目前的快樂。」是故「快樂教育」不是減負,降低課業難度,不約束孩子,給孩子快樂的童年。而是讓孩子,特別是中學生,認識什麼是快樂和快樂的正向價值。

小學若推行快樂教育,宜先從「身體感」開始。(Shutterstock)
小學若推行快樂教育,宜先從「身體感」開始。(Shutterstock)

莊子揭示快樂教育正向價值

或許老師們會懷疑,中華文化的快樂是「歸田園」、「避世不仕」、「遊山玩水」,這不是「躺平」嗎? 可這些活動,都是源於負面情緒。從正向心理學而言,負面情緒的產生,是情緒存着真空或事事不順。

莊子,處身於戰禍連年,社會動盪之下產生了「逍遙」哲學,這逍遙,也好像在「躺平」。但分析《逍遙遊》,你會發現莊子認為我們能否擁有快樂,與我們人生目標的正向目標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註4)

篇中的蜩、學鳩與大鵬都以「飛」(主流文化)為正向目標,蜩、學鳩以能夠「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滿足,可大鵬卻懷着「飛九萬里」的目標才滿足。大鵬的「飛」,喻出了傳統主流文化的價值所追求的,不僅僅是此生的成就,更應冀盼自己的成就能造福後人,這是快樂教育的正向價值。

教育局建議在推行價值觀教育時,整合包括品德及倫理教育、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包括《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人權教育等進行價值教育範疇的教與學。筆者建議,除上述的範疇外,也應加入快樂教育。

註:

  1. 參見http://zh.wikipedia.org>zh-hk躺平
  2. 蔡璧名,《情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頁37,台北‧聯經,2018年7月。
  3. 姫健梅譯自 Raj Raghunathan If you’re so smart , why aren’t  you Happy 第一章,台北,平安文化。
  4. 蔡璧名,《情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頁345,台北‧聯經,2018年7月。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