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兩大啞謎續析

金庸在舊版已為王重陽配上武功「一陽指」。大家都知道「一陽指」是點穴功夫,也是可以用作治病的武功手法。林徽因罹患肺病,作者要找一種武功來代表醫療技術,那麼孫中山的醫學知識便大派用場。

承接上文:〈兩大啞謎,「調轉」與「一箭雙鵰」

《射鵰解謎》專欄問世三年多以來,已刊出過多篇文章,剖析了《射鵰英雄傳》一書中的重重謎團。當中論述到的眾多情節與事件的緣由和理據,應足以證實金庸在作品中布置啞謎,卻又處處留下線索;庚戌子因而覺得,作者是一直期盼能引導讀者領悟出破解之法。庚戌子於是決定竭盡所能,查根究柢,務必要解開所有謎題。

若我們重回起點,循着小說發表的時序來考索;相信讀者都會感到詫異,為何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輾轉經過十多年,仍未有人洞察當中奧秘呢?不過這亦非意外,既然讀者不知就裏,便遑論有人會以解謎的方向去參透小說內容。到《鹿鼎記》連載將近殺青,金庸毅然宣告終止創作。一堆隱藏在各部小說中的啞謎和封筆之決定,便原封不動,成為更錯綜複雜的不解之謎。

對於金庸決定改版與封筆之念頭,庚戌子心中浮起兩個想法:

一、金庸曾透露他印象最深刻的翻譯小說,是由包天笑先生主筆的《十五小豪傑》。筆者卻認為他是想一併帶出,他也有讀過由任公梁啟超參與譯出的同名小說。或許是因當中有15位稚童主角,而驅使金庸銳意湊成15部武俠作品;亦可對證出,金庸在新版《射鵰英雄傳》增寫一幕「張十五說書」作為引子之原因。

二、金庸敬仰的文人大俠梁思成於1972年1月9日病逝;金庸遂擱下創作,以全心全力,透過改版向讀者提示:他心目中的真實英雄事跡,根本早已記載在其作品之中。

當然,筆者不應姑妄言之,以這兩點作為結論;之所以仍然提出來,是想引領讀者細思當中脈絡。若然讀者有任何發現和意見,認同庚戌子或者有異議的,都請不吝賜教。筆者誠心邀請大家一齊找出真相,在歷史的畫布上添上重要的一筆。

金庸亦為初版未有收錄的舊事作出補遺,於是增寫「黃蓉迫人抬轎」和「長嶺遇雨」,並特意在後記提出來,要讀者注意。補充了這兩幕後,梁思成和林徽因畢生的跌宕際遇,便更趨完整地記錄在小說之中矣。與此同時,金庸再故弄玄虛,故意把舊版一段情節施以「調轉」之法,甚至把角色擔當的戲份「調位」或「合而為一」。經過金庸一翻「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彈撥和變調功夫,讀者就如在迷霧中聞得琴音,卻又只見到朦朧影像。

金庸敬仰的文人大俠梁思成於1972年1月9日病逝,金庸遂擱下創作,全心全力透過改版向讀者提示:他心目中的真實英雄事跡,早已記載於作品之中。(亞新社)
金庸敬仰的文人大俠梁思成於1972年1月9日病逝,金庸遂擱下創作,全心全力透過改版向讀者提示:他心目中的真實英雄事跡,早已記載於作品之中。(亞新社)

「調轉」又「合而為一」的「先天功」與「一陽指」

舊版中已有敍述,中神通王重陽與南帝段智興「交換」武功絕招「先天功」與「一陽指」。而在新版中,金庸又故意把兩人原本的武功再作「對調」。到新修版,金庸更明確表示,王重陽使出「附有『先天功』的『一陽指』」來擊退西毒,制止了歐陽鋒趁王真人歸天之時機,搶奪代表至高無上之權力的《九陰真經》。這樣,大家都應已看清楚作者的心思了,金庸就不是把兩種武功「調轉」後,又再「合而為一」了嗎?

讀到這裏,各位讀者大概都會發現,正如前文提過,「調轉」和「合而為一」的情節幾乎無處不在。同時,相信大家也已察覺,金庸已用盡各種方式,再三提示書中隱藏着這兩個大啞謎。筆者亦驚嘆,根本整部《射鵰英雄傳》就是運用「調轉」和「合而為一」的手法構建而成。

經改版後,原先屬於王重陽的絕招「一陽指」,被易轉成段智興的祖傳絕學。這個武功之間的「對調」安排,便使到讀過兩版的讀者有天旋地轉之感了。讀者自然會心有疑問:究竟「先天功」與「一陽指」是誰原創的武功呢?是否就是因為《天龍八部》中,段氏的家傳絕招是「一陽指」,因此金庸便要作出修改呢?請讀者細想,金庸的心思怎會如此簡單直接。若作者不作改版,便難再以「調轉」來做提示;庚戌子亦沒法推究出這個啞謎的底蘊。

筆者反覆翻查史料,終於發現當中秘密。原來無論如何轉換,兩種武功皆專屬於中神通王重陽的。只不過是金庸使出物換星移之法,以此示範他設計啞謎和易位調寫的文筆功力罷了。

「先天功」即是「總理遺教」

《射鵰解謎》上卷經已揭露,中神通王重陽是孫中山先生的化身(註1)。東西南北四絕在華山論劍後,服膺王重陽為「天下第一」,是因孫中山是現代中國首位臨時大總統。

「總理遺教」的相關圖表。
「總理遺教」的相關圖表。

孫中山於1925年病逝,後來國民黨把孫先生的遺囑定義為「總理遺教」;更進一步上推,將孫中山的思想視為「先天的憲法」、「最高之根本法」。其地位就如一部凌駕其他法律之上的憲法,亦形同宗教信仰的教條(註2)。金庸順勢推移,以近代的孫中山配對宋代「全真教」的教主王重陽,「先天功」的靈感來源就是如此。了解兩者關係後,大家便會覺得這套武功招式與王重陽背後代表的身份,確實相當匹配。

「一陽指」是西醫療法

金庸在舊版已為王重陽配上武功「一陽指」。大家都知道「一陽指」是點穴功夫,也是可以用作治病的武功手法。林徽因罹患肺病,作者要找一種武功來代表醫療技術,那麼孫中山的醫學知識便大派用場。

孫中山在香港華人西醫書院(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Hong Kong,即現今之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西方醫學,也曾有一段時間懸壺濟世。可是抗日戰爭期間,孫先生已故去。否則,為黃蓉療傷續命的人便可能是王重陽。

由此可知,其實金庸早已部署「對調」武功的情節,因能治療肺病的不可能是「先天功」。「先天功」是國家法規,大概因法律不能治人病罷。舊版亦有敍述,郭靖從旁觀察一燈大師治療黃蓉,便學會基本的「一陽指」;筆者便從梁林的真實經歷中,對照出「一陽指」與西醫療法兩者的關係。由於頗為複雜,而且有牽涉其他故事,筆者將會在下篇〈「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中詳細解析。

周伯通:「雙手互搏」寓意「合而為一」

已拆解了與王重陽相關的謎題,也要略略一提王重陽的師弟周伯通。

周伯通向郭靖解釋武功「雙手互搏」,道:「一點兒不錯,正是四個人。我的左手是一個人,右手是一個人……」

只要用「一箭雙鵰,合而為一」的方向去理解周伯通的說話;自然明白,金庸已交代了周伯通內裏,是有不止於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筆者肯定至少有兩個,也可能有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真人真事。

周伯通:「倒轉」的名稱

筆者認為,「倒轉」的謎題比「調轉」的易解,亦較易教人明白;例如把名字「倒轉」的啞謎。

千禧年後,金庸在新修版的後記中;為原先在新版已有,關於大理段氏皇朝的一段再作補充。他直接提出兩位皇帝的名字「段志興」和「段興志」。據筆者觀察所得,金庸一向以含蓄婉轉來表達心意。但他這樣直接地作出提示,可想金庸當時十分着緊,要讓讀者知道「倒轉」既是啞謎,也是破解謎題的方法。

因此,筆者也不轉彎抹角,在此先揭開周伯通代表的其中一個人物的真面目。這個人就是民國時代的文人「陳通伯」,他本名陳源,字通伯,筆名西瀅,是作家凌淑華的丈夫。

趁此機會,庚戌子再提出兩條問題,敦請大家思考。一、《神鵰俠侶》中,周伯通居然能易轉天規,返老還童;頭髮、鬍子由白變黑。這是否能證,金庸已說明有「倒轉」這個啞謎呢?二、金庸以晚清到民初的文人事蹟,轉化成江湖俠士之間的恩怨情仇;文為武用,又算不算是「倒轉」眾人心中對武俠的一貫形象呢?

陳源與妻子凌叔華。(Wikimedia Commons)
陳源與妻子凌叔華。(Wikimedia Commons)

合而為一,調位重組的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幾乎所有論及金庸的文章,皆會提到這副對聯。這副著名的對聯,是金庸集14部武俠小說作品名稱的首字,再「合而為一」構成的。

金庸的心意,是向讀者提示:他就是以「合而為一」的手法來創作小說。金庸曾道這聯不合平仄聲調,有欠工整;也曾表明他不注重音律。既然如此,庚戌子姑且一試,把14個字調位,重組成下面一聯:

「笑俠連射倚天書,碧鹿神鴛飛白雪。」

論到集前人詩詞調位重組的功力,梁任公和金庸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家。筆者也喜歡老頑童,也仿照他來胡鬧亂拼。竟然發現,這副新聯有另一翻意義。明白庚戌子意思的朋友,或許也會會心一笑。

註1:孫中山首次起義推翻滿清,是乙未廣州起義(1895年),日子定在九月初九日重陽節。
註2:胡適曾道:「造成了一個絕對專制的局面,思想言論完全失去了自由。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禮拜可以不做,而總理遺囑不可不讀,紀念周不可不做。」

〈兩大啞謎:「調轉」與「一箭雙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