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失跨境併購「白手套」角色,圖控東京機械遇挫?

北京以往通過香港的中立形象,以香港作為「白手套」進行跨境併購或以其他方式,方便取得科技與市場,但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以及全面管治權的落實,香港在此方面的「隱性」角色,看來有所退卻。

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全面管治權的落實,香港對於北京在海外併購方面的「白手套」角色日漸失效?被指是香港新鴻基公司旗下,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二市場上市的亞洲開發資本(Asia Development Capital),在今年中以來,不斷購入另一家日本上市公司,東京機械製作所的股票,取得近四成股權,成為大股東,並提出冀擁有公司的「支配權」(在日本,一般指2/3股權)。

東京機械製作所是一家研發、生產和維修報刊印刷設備的企業,歷史悠久,擁有先進數碼技術,與三菱重工平分該日本市場。

這原本看來是一宗平凡不過的跨境併購,收購方亞洲開發資本希望在成為大股東後,擁有公司支配權。但事件其後受各方關注,究其原因,相信是日本政府和製作所管理層,出於認為新鴻基是一家「染紅」的企業,擔憂併購背後涉及北京的戰略盤算。

發行新股稀釋  防止紅色併購

事實上,今年9月,日本時事通訊社引述來自日本政府消息,指日本當局已就亞洲開發資本增持東京機械製作所股票,蒐集資料,並以「國家安全」來審視該項投資。報道續稱,發出調查指示的是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辦公室,負責蒐集資料的包括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內官員。對此報道,新鴻基公司隨即作出澄清,稱自今年4月起,不再持有亞洲開發資本任何股權。

但有關澄清看來並不能釋除日本方面的疑慮,因為還有另一可能性,即不能排除亞洲開發資本本身已被其他紅色勢力「染紅」。因此,東京機械製作隨即啟動反收購行動,在10月20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在排除亞洲開發資本投票權情況下,決定向其他股東發行特別新股,目的在稀釋亞洲開發資本在製作所的股權。

臨時股東大會前夕,亞洲開發資本曾一度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訴,要求發出禁令,阻止臨時股東大會舉行,但遭到否決,亞洲開發資本隨即向東京高等法院上訴,亦遭駁回。

法庭的判決書表示,亞洲開發資本「快速」地購入東京機械製作所的股票及後續,是「強制性」行為,相信未能讓其他股東有充分時間和信息,做出適當的決定。因此,限制亞洲開發資本在臨時股東大會的投票權並非沒有道理,原因是原來的股東們,最能決定相關限制是否損害公司或股東的利益。

亞洲開發資本目前正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對待香港內地  外國分野不再

整件案件受到包括外媒在內的關注,焦點是這純然是一宗商業和法律糾紛,還是有着其他因素的考量和角力?日本政府沒有宣諸於口,但從其以「國家安全」來審視該項投資,反映其擔憂,當外方成功收購和取得東京機械製作所支配權後,技術會否外洩,另外,外方會否可通過影響力,影響日本報刊的取向。

事實上,東京機械製作所的客戶多是日本大型日報,他們也曾表示過有所擔憂。

總的看來,這不僅是中日之間的事件,香港更是居於其間,傳統上不少事例令人相信,北京以往通過香港的中立形象,以香港作為「白手套」進行跨境併購或以其他方式,方便取得科技與市場,但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以及全面管治權的落實,香港在此方面的「隱性」角色,看來有所退卻。

再進一步,當外國再不將香港與內地分開對待,會怎樣影響到金融和科技轉移,以至已經出現的,要求「香港製造」改作「中國製造」,這又會對香港和內地發展,構成怎樣影響?

原刊於眾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尹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