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三場論壇:「經濟新動力」,由資深傳媒人陳景祥先生擔任主持,凱普生物科技行政總裁管喬中先生、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博士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進行對談。
黃克強:吸引國內外人才參與 管喬中:分三部分解決房屋問題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首先指出,「韓國、以色列創科研發經費佔GDP 4%,中國約2.2%,香港只佔0.8%。香港有多間好的大學,有政策支持,有政府撥款,香港成功的獨角獸企業有12家,國家給予香港定位是國際創科中心,因此,我們未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推動人才、創科之餘,吸引國內外人才參與同樣重要,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當年如果只招美國本地生,相信到今天只會是一間社區學院。」
凱普生物科技行政總裁管喬中表示,「經濟新動力是思路決定出路,《施政報告》有血有肉,有新的東西,可說是新的歷史轉折的標誌,是石破天驚的思維改變。英美把香港過去的房屋政策視為金科玉律,不能改變。現在,香港的建築成本是深圳、廣州甚至上海的五倍、十倍,住房這個因素不解決,人才將不會願意來香港。怎樣解決?我認為應分成三部分:公屋、居屋和私人房屋。應大建公屋、居屋引進競爭,長者可到大灣區退休。」
李浩然:放寬視野面對全世界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博士認為:「大家講了許多都會區,但什麼是大灣區?這個關鍵的概念還要放大看,為什麼會有城市群?香港本身就是大灣區一份子。第二個概念是商業模式已經改變,政府功能趕不上。例如發展都會區,放什麼產業進去?構建產業能力值得特區政府和市民去思考。」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中資企業既是本地企業,又是內地企業,但願景較大、產業鏈較長、社會責任也較大。國家的改革開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其次是再工業化,是『再』什麼工業,怎樣做?當然不會跟從前一樣,但可以『舊酒新裝』,例如烏克蘭的服裝設計很好,但外貿不行,我們可以發揮一下;我們有好的大學,有許多優勢,應該集中這些優勢,製造精品出來。」
把握雙城優勢,共享經濟成果
黃克強認為,「香港與深圳的雙城優勢很難得,一定要把握這種優勢,發展經濟。香港有不少擅長製造微電子的企業,特區政府可以支持這方面的發展。」管喬中亦補充,「香港有世界性地位,在大灣區應做領頭羊,這點十分重要,不能小家子氣,莽自菲薄,這樣便太可惜了,應該成立委員會,凌嘉勤教授等退休高官也可以加入,群策群力,集中優勢。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望,香港應該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最後,李浩然指出,華潤的「春筍計劃」幫助年輕人在大灣區工作、創業、開咖啡店,競爭雖激烈,但市場空間大。不過,年輕人要有國際咖啡師的資格,要自我要求「高端」,做精品生意,否則也沒有競爭力。「我在北京唸過書,有些同學最初也會不適應。不過,人都要有謙虛的心,香港人自覺國際化,但多是金融國際化,學歷與職位不掛鈎的情況也很嚴重,其實我們對世界了解並不多,我們應該以構建高端產業的心態,成果要讓社會各個階層都享受得到。」他說。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