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光影 人物自然 構圖精妙 縱深無限

人物安排起伏有致,各人視線不一,人物間有充分的照應與交流。畫家把人物安排在畫面不同空間緯度,製造出層層透視,強化縱深效果。他把鏡子放置在畫面最後方,引領我們的視線到畫面最深處,然後又利用鏡子反彈回來。

承接上文:〈畫家中的畫家 探討藝術哲學 肯定畫家地位〉(「委拉斯開茲」系列三之二)

委拉斯開茲(Diego Velazquez)究竟在他的《宮娥》(Las Meninas圖1)裏,要表達什麼訊息,畫家沒說,引起各方大量討論。多數藝術家認為是畫家個人對藝術的思考,此畫因而有「美術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art”)之稱。上星期與大家簡單的分享了此畫各種有關藝術哲學的討論。

同時委拉斯開茲也透過此畫,現身說法演示了許多精深與創新的繪畫技法。畫家在此畫完成後幾年即與世長辭,此畫可說是集其畫藝之大成。許多後進受此畫啟發,亦創作了多幅畫作,今天為大家簡略介紹。

起伏有致 姿態自然 抓拍一刻

委拉斯開茲出名畫風自然。畫內共有11個人物與一條大狗,怎麼組合排列才會有美感,有意思又不沉悶?這是所有群像畫的挑戰。

委拉斯開茲把人物安排的起伏有致,有站直的,半蹲的,也有下跪的。

畫家的手停在半空,後宮總管一腳在上梯級一腳在下。一位宮娥舉着托盤的手懸在半空,等待小公主拿起水瓶。小公主提手按着托盤,正準備提起水瓶,她身體朝畫左微側但頭卻朝右,眼睛望着畫外的觀者,好像剛轉過頭來的樣子。

另一位宮娥半蹲着身子在行禮。後面皇后的大宮女與隨扈正在交頭接耳。最右側的男侏儒正提腳逗弄匍匐在地的大狗。每個人看來好像都在動,畫家像攝影師一樣把她們一瞬間的動態「抓拍」下來, 人物神情與身體姿勢都非常自然(圖1)。

(圖1)《宮娥》,委拉斯開茲,1656-57,帆布油畫,高3.18 米,寬2.76米,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圖1)《宮娥》,委拉斯開茲,1656-57,帆布油畫,高3.18 米,寬2.76米,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各人視線不一。畫家、鏡中的國王及王后、小公主、陽光裏的後宮總管、與女侏儒都朝畫外觀者方向望來。兩位宮娥全神服侍小公主、大宮女與隨扈正在攀談,眼神都在對方身上。男侏儒低頭看着地上的狗。

整幅畫面在宮廷的正規禮儀中,流露出一種休閒,隨興的氛圍,人物間有充分的照應與交流,加上(暗示)小公主與畫外父母的互動,更顯自然溫馨。可愛的小公主提升了畫面的親和感。

層層遞進 引領目光 走遍畫面

房間看來又大又深,非常有立體感。委拉斯開茲利用線性透視,透過天花吊鉤的走向,旁邊窗戶愈遠愈小,右面與後面牆壁的接口等種種有形無形的線條,引導觀者視線直達畫面深處。加上中性顏色的地板、地毯,明暗交替的空間,強調深遠效果的陰影等種種技法,把深遠效果推到極致。

最為突出的可說是那一道打開的門,後面的光,一下子把門外的空間也引進畫面(圖2),把畫面推得更深。

(圖2)《宮娥》,委拉斯開茲,1656-57,陽光從門後灑進,吸引觀者注意力, 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圖2)《宮娥》,委拉斯開茲,1656-57,陽光從門後灑進,吸引觀者注意力, 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人物的調度也別具用心。細心留意,會發現畫家把人物安排在畫面不同空間緯度上,製造出層層透視,強化縱深效果。

每一層有三個人物或動物(圖3)。最靠前的緯度右面站着兩位侏儒與一條狗,他們在畫面裡高度也是相對最矮的。第二層移到畫面中間,兩位宮娥圍着小公主,兩位宮娥比侏儒身材較高,小公主比臥在地上的大狗也要高。

第三層左方有畫家,右方同一緯度站着大宮女與隨扈,他們三位是全畫中身材最高的。最深遠一層,觀者眼睛從右面大宮女轉到後面陽光中的後宮總管,最後停留在國王與皇后的鏡中影像。因為距離,他們三位在畫面中所佔高度最小(圖3)。

(圖3)《宮娥》,委拉斯開茲,1656-57,帆布油畫,高3.18 米,寬2.76米,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圖3)《宮娥》,委拉斯開茲,1656-57,帆布油畫,高3.18 米,寬2.76米,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透過這層層遞進,畫家引領觀者目光,由近至遠,迂迴的走遍整幅畫面,看清每個人物的臉容。

畫面前方站在前面的人物矮,後面的人物高,每一個人物的臉容既清晰可見,又製造了「低,中,高」的層次感。畫面後方的人看來較小,亦強化了畫面的深遠感。

巧用鏡像 引發互動

如果我們把畫外觀者位置站著的國王與王后也算進去,此畫的縱深度還要更深,畫家透過鏡子把觀者的空間也拉進畫面。他把鏡子放置在畫面最後方,引領我們的視線到畫面最深處,然後又利用鏡子的反映反彈回來。好像西班牙國技回力球一樣, 我們隨視線以光速「走進」畫面,又回頭走了出來。

此外,畫家還利用空氣透視,愈遠愈模糊的輪廓,逐漸暗沉的色調,讓此畫遠近分明。

畫面裏多位人物朝畫面外望,直接與觀者有眼神接觸,讓觀者好像置身其中,與人物互動的感覺非常強。加上後面鏡像人影模糊,不免好奇要看清楚他們的樣貌,很容易從被動的旁觀者變成積極的參與者,對畫作投入更高的興趣。

用色自然 紅色「提點」

委拉斯開茲一貫畫風,喜歡使用有限的色彩,通常以各種深淺程度的灰色和棕色,輔以明亮的油彩,打破整體的單調。在《宮娥》裏,他就有計畫的佈置了紅色點綴——包括畫家胸前的紅十字徽號、畫板上的紅色油彩、宮娥托盤上的紅色小水瓶、小公主服裝與頭髮上的配飾、正在行禮的宮娥腕上的紅花、男侏儒身上的紅衣褲、與鏡像中的紅簾幕(圖4)。筆者一一列出這些紅「點」,是要指出,這個跳脫的顏色,既起到「提色」的作用,也巧妙的引領觀者目光走遍前面人物與後面畫面。

(圖4)《宮娥》(局部),委拉斯開茲,1656-57,帆布油畫,高3.18米,寬2.76米,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Close Up),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圖4)《宮娥》(局部),委拉斯開茲,1656-57,帆布油畫,高3.18米,寬2.76米,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Close Up),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此外,畫家還運用非常淺的灰色和白色來表現絲綢明亮的質感。

揮灑畫法 老練自然

遠看此畫,會感覺畫面非常像真自然,但走近細看,會嚇了一跳,發現畫家許多地方只是大筆一揮,即製造出非常逼真的效果。畫家拿着畫筆的手就是一個好例子,近看原來只是一片肉色加幾條線代表手指,有些手指頭其實沒有「分開」而是連成一片(圖5)!畫家的白衣袖也是極速的畫了條閃電似的「之」字形,那布料的皺折感就出來了。

(圖5)《宮娥》(局部),委拉斯開茲,1656-57,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Close Up),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圖5)《宮娥》(局部),委拉斯開茲,1656-57,普拉多博物館。Las Meninas (Close Up), Velazquez, Museo del Prado.

可以看出委拉斯開茲晚期畫技已臻爐火純青,懂得用「減法」效果會更好。當然,這是經過多年的歷練,初學的畫家是做不來的。這些近看「粗疏」而遠看非常自然的技法啟發了後世許多畫家,印象派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戈雅沙金 模仿致敬

不單印象派,委拉斯開茲此畫,啟發了無數畫家,戈雅(Francisco Goya,也有譯「哥雅」)的《西班牙的查理四世與家人》(Charles IV of Spain and His Family,圖6)就是模仿《宮娥》,製造皇室成員剛好路過畫家畫室的模樣,畫家自己同樣出現在畫中,站在畫架前,後面牆上亦掛上大幅畫作。不同的是,畫中人物完全沒有互動,姿態僵硬,目光呆滯,有幾位直瞪着眼,感覺冷漠怪異。有說是戈雅表達他對當時的西班牙皇室的不滿。

(圖6)《西班牙查理四世與家人》,戈雅,1800-01,帆布油畫,高2.8米,寬3.36米,普拉多博物館。Charles IV of Spain and His Family, Francisco Goya, Museo del Prado.
(圖6)《西班牙查理四世與家人》,戈雅,1800-01,帆布油畫,高2.8米,寬3.36米,普拉多博物館。Charles IV of Spain and His Family, Francisco Goya, Museo del Prado.

約翰·辛格·沙金(John Singer Sargent)根據自己對《宮娥》理念的理解,畫了《愛德華·達里·博伊特的女兒》(The 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圖7)向委拉斯開茲致敬。此畫的人物分布構圖在當時是非常突出的。

(圖7)《愛德華·達里·博伊特的女兒》,約翰·辛格·沙金,1882,帆布油畫,高2.22米,寬2.23米,波士頓美術館。The 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 John Singer Sargent,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圖7)《愛德華達里博伊特的女兒》,約翰辛格沙金,1882,帆布油畫,高2.22米,寬2.23米,波士頓美術館。The 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 John Singer Sargent,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新詮釋 新畫法 創承傳

唯最震撼,亦最有意義的,肯定是畢加索於1957年繪製的《宮娥》系列。畢加索分析委拉斯開茲創作此畫的思考,將此畫解構分拆,以現代精神重新詮釋畫面各種元素,如空間感、透視、色彩、分割與塊狀等等,創作出58幅新作品,有彩色也有黑白(如圖10),把本來長而窄的人像畫格式(portrait)變成扁而闊的風景畫格式(landscape,如圖8),有詮釋全畫(如圖8、9),也有抽取局部賦予全新演繹(如圖10、11)。

(圖8)《宮娥》,1957年9月17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30 cm,寬161.5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17th September,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圖8)《宮娥》,1957年9月17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30 cm,寬161.5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17th September,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圖9)《宮娥》,1957年9月19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61 cm,寬129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19th September,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圖9)《宮娥》,1957年9月19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61 cm,寬129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19th September,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重要的是畢加索不是純模仿,照貓畫虎。透過分解、重組與詮釋,他告訴我們委拉斯開茲300百年前的作品,已經具備這些現代畫的元素,他的畫跨越時空,是真正的宗師。畢加索此舉,可說是對前輩最崇高的致敬,最真摯的尊重。引導並啟發後人如何欣賞前人作品,承先啓後的創作,將藝術發展、延續。

(圖10)《宮娥》(瑪格麗特瑪麗亞公主),1957年8月21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00 cm,寬81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infanta Margarida Maria) , 21st August,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圖10)《宮娥》(瑪格麗特瑪麗亞公主),1957年8月21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00 cm,寬81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infanta Margarida Maria), 21st August,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圖11)《宮娥》(瑪格麗特瑪麗亞公主與宮娥),1957年11月15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30 cm,寬96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Infanta Margarida Maria and Isabel de Velasco,15th November,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圖11)《宮娥》(瑪格麗特瑪麗亞公主與宮娥),1957年11月15日,畢加索,帆布油畫,高130 cm,寬96 cm,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Las Meninas- Infanta Margarida Maria and Isabel de Velasco,15th November,1957, Pablo Picasso,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委拉斯開茲不單技法精妙,對藝術、對事物、對人生,都有深刻的思考,不斷啟發後世藝術家。「畫家中的畫家」、「畫家中的哲學家」這種種稱謂,絕不為過。他對藝術與人生提出的永恆思考,讓他的影響力,歷久常新,至今不衰。

「委拉斯開茲」系列三之三

延伸閱讀:

〈自然像真 探索內心 藝術真諦 虛實互通〉(「委拉斯開茲」系列三之一)

〈畫家中的畫家 探討藝術哲學 肯定畫家地位〉(「委拉斯開茲」系列三之二)

鮑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