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教育的新意

這次和大家介紹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有什麼新意,讓各位參考。這裏介紹世界各地6間不同學校,如何因應自己、因應未來而各自精彩。
教育議題實際上是一個政治議題,家長們必要明白而且不要害怕被標籤為搞政治,當四分一的稅收用在教育上,納稅人的不同意見就變得非常政治,而教育也是家庭的第一要務,孩子是當然的受益人,我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成為受害者。教育局長先天是政治人物以滿足雙方的需求,是真正的求穩,現在局面破碎,因為在上的只求風雨而不求穩,我們只能坐定定,唔好畀人拋落船。
 
這次和大家介紹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有什麼新意,讓各位參考。這裏介紹世界各地6間不同學校,如何因應自己、因應未來而各自精彩。
 

水上浮場 Makoko

 
尼日利亞的水上浮場Makoko,這間水上學校可容納100名學生,由國際級設計師設計,建設便宜快捷,混齡班房、基本設施班房、遊樂場地、廁所均有,設計彈性,可因應生育繁衍的非洲,盡早協助孩子以知識脫貧。
 

讓學生自由選課的 Orestad Gymnasium

 
Orestad Gymnasium 為丹麥的開放式教育體育館,學生上堂時自由選課,香港人一聽開放式必定以為是廚房。但丹麥這家高中有一個有玻璃外牆的體育館,可以容納超過1100名學生花上一半時間在這裏學習。校長要學生有和外面連接的感覺,課程設計也不是我們想像的文理分科,同學可按自己的興趣組合,共同做研究解決問題,而題材必定要緊扣社會,校長說未來趨勢就是教育融合社會需求,而非得高分數。
 

彈性學習的大視野中學

 
Big Picture Learning School 這間位於美國羅德島的大視野中學,要求學生入學時已知道自己興趣,完全開放的空間,老師就是師傅,興趣可以隨時改變,類似舊式的工業中學,但更有彈性,課程由法律到飛機工程都有。
 

無性別標籤幼兒園

 
無性別標籤幼園學平等博愛 Egalia Pre-School 瑞典的無性別標籤幼兒園,不論男女,不分性別,沒有She or He ,只有名稱,教育孩子以平等對待你我,做一個世界公民,不分宗教、膚色的區別,自由平等博愛,可能會被人標籤為瑞典左膠。
 

顛覆教育模式的 AltSchool

 
我先前已在此介紹過,可以說是急不及待把4 至14 歲學生投入最新科技知識和應用中,細細個就要用3D 技術製造玩具及自用物品,也是混合(齡)班,舉例你是三年級生可以上二年級的數學或四年級的英語課,家長反應熱烈,現在開始推廣到全世界去。
 

社區會堂變社區學校

 
NGO 學校課餘變社區會堂Sra Pou Vocational School 高棉的社區學校,由 NGO 的設計師設計,由學生及社區人士一起建造,學校容納不同年歲的學生,由 NGO 派出老師任教,學校不上課時會變作社區會堂, 舉辦社區活動, 包括小型買賣。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張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