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邵逸夫獎得主傑夫·奇格:從數學演繹零至無限的生命可能

「你想激勵孩子,你想讓他們有可以分享興趣的朋友,你便不應該給他們壓力。因為如果你對一個孩子造成心理傷害,那將會影響他們一生。」傑夫·奇格教授說。

今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的得主之一傑夫·奇格(Jeff Cheeger)對幾何學有重大貢獻。

幾何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但奇格教授開啟的數學之旅卻始於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代數。

數學興趣始於代數

在一年級時,他的工程師父親向他介紹了代數,向他展示了如何求解兩個聯立線性方程以及其他類似問題。這激發了奇格教授對數學的興趣,令他喜歡上學習數學,探究同齡的同學們還不清楚的事情。奇格教授很早就感覺到數學領域的特殊性:「問題有正確和錯誤的答案。一旦某件事被證明了,那麼你就知道它是正確的,而且它不會在以後變成錯誤的。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是允許數學在其自身基礎上發展的原因,就像它幾千年來所做的那樣。」這也是許多其他邵逸夫獎得獎者的共同觀點。

奇格教授還談到了他在學生時期與同學們交朋友的情況,當中有一位在大學期間與他成為大學室友。這位同學在學習上大部分是靠自學,以擅長數學而聞名,現在是密芝根大學的著名數學家。「有這樣一位朋友能夠分享、討論事情,並嘗試向彼此解釋雙方正在努力解決的難題是非常重要的,」奇格教授指出:「這位朋友似乎總是比我優秀,但沒關係,事實就是這樣。」

有朋友能夠分享、討論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網絡圖片)
有朋友能夠分享、討論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網絡圖片)

無為而「治」釋放孩子潛能

雖然奇格教授的父親認為奇格在數學上有很大的潛力,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他的父親從不給予壓力。對於來自父母的壓力,他說:「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父親是一名科學家,他對兒子賦予很高期望。他兒子的確很聰明,最終亦過上了樂趣無窮的人生,卻與他父親所想像的方式截然不同。」

他朋友的父親認為,奇格教授的父親沒有給他足夠的壓力,他說:「如果你不好好運用天賦,天賦還有什麼意義?」但當奇格教授長大後,有了另一番見解:「對年輕人而言,如果你想激發他們,特別是如果你認為他們是有才華的,那麼給他們施加壓力是個壞主意。在我看來,少做少錯;反之,做得多亦容易錯得多。」

奇格教授還談到了有些人稱為「虎媽」的話題,以及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逼迫程度。他指出成功的事業不僅僅是天賦,還有更多其他因素,「心理穩定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特質,如果壓力太大,就會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第一次被迫得太狠時。」

例如,當一個孩子跳級時,奇格教授認為他們在社交上比同儕會較不成熟;或者當一個人年紀輕輕上大學,且遇到他們認為極具挑戰性的課程時。「如果對他們寄予厚望的話,那將是毀滅性的,」教授指出,「你想激勵孩子,你想讓他們有可以分享興趣的朋友,你便不應該給他們壓力。因為如果你對一個孩子造成心理傷害,那將會影響他們一生」。

奇格教授指,你想激勵孩子,你想讓他們有可以分享興趣的朋友,你便不應該給他們壓力。(Shutterstock)
奇格教授指,你想激勵孩子,你想讓他們有可以分享興趣的朋友,你便不應該給他們壓力。(Shutterstock)

數學家的棒球夢

當談及兒時夢想職業,奇格教授說:「當我在大概10至11歲時,我很渴望成為一名職業幫球員。」及後,奇格教授高中時上了一門具挑戰性的物理高等班。到16歲升讀大學時,他依然相信自己有一點點機會成為物理學家。於是,他修讀物理課程,卻意識到自己不能理解箇中的定律,因當中的計算是直觀而不是嚴格地完成的。

作為新生,他亦修讀了另一門精彩的數學課──「數學55」,由一名充滿魄力的年輕助理教授Slomo Stemberg任教。它可被歸類為「從高階觀點看高階微積分學」。然而,奇格教授當時對把數學作為職業仍感疑慮。「假設你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最終會否因為不善於進行研究,而一直默默無聞?還是希望有一個成功的事業?在那個年齡這一切都是未知,因當時的我從未做過研究。」教授說。

奇格教授坦言他曾幾度感到停滯不前,他滿腦子也是「我將不會有其他新靈感。幸好即使我確信這想法是真的,但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奇格教授大概有三分之一研究是個人項目,但他亦強調合作的重要性。「與他人討論你的想法,當一人停滯不前,另一人可能看見如何突破。作為數學家,互相合作是其中一樣讓我最享受、滿足的事。」

奇格教授有時會思考,假若他在開展數學事業初期已遭到拒絕,他將如何面對。然而,他感到非常幸運,因過程中他得到許多鼓勵,亦未有遇見非常大的阻力。此外,當被問及數學職業時,奇格教授談到STEM是很多樣化的,並非只能成為學術研究數學家,「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教授說。

愛因斯坦4歲才開口說話的故事非常有名,人們以不同的速度發展,他們有不同的思想。(Wikimedia Commons)
愛因斯坦4歲才開口說話的故事非常有名,人們以不同的速度發展,他們有不同的思想。(Wikimedia Commons)

成功定義因人而異

愛因斯坦4歲才開口說話的故事非常有名,人們以不同的速度發展,他們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特質更為重要──堅持、原創性、如何應對問題等。當然,「幸運」也能幫上半點忙。「幸運」可指你將遇上怎樣的人生導師,或「當你加入某個行業,他將興旺或衰微?會否因為已有大量人才,而變得十分專門?因此,一連串的因素亦具有影響力,重要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不是最好,請不要氣餒。」

他多次強調要了解不同人及其思想模式的差異,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僅僅因為某人的理解能力可能更高階, 並不意味着他們會擁有一份好的職業。「當然,這可能有一些相關性。你年輕時非常優秀,而且你沒有心理問題,這可能使你有一個良好的職業生涯。但這當然地並不是絕對相關的,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

奇格教授續道:「當你開展事業,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將需要穩固的根基,這包括穩固的心理質素基礎。你將要尋找適合自己的路,並不要因為其他孩子似乎在早年已認識一切感到氣餒;因這並沒有原創性,或許他們未有動力,或許他們被其他事物分心。我想相信家長與孩子亦應謹記這一點。」

總括而言,奇格教授寄寓應該鼓勵和刺激孩子而非施加壓力。「應給予他們機會,但給予太多的壓力時,會在他們開始努力之前毀掉一個人。我明白想要去最好的學校等想法,當然,這很重要,就如我在哈佛遇上了幾位改變我一生的教授。一般來說,想孩子就讀頂尖學校的想法很合理,但不至於在過程中毀掉孩子,這是我根據我所看到的例子來分享的。」

屈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