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恭賀 「香港新音樂之父」林樂培95歲大壽,所用的圖片是香港電台第四台《美樂集》封面。筆者有幸為文賀壽,可是後來獲悉,8月份的《美樂集》原來是告別之作,剛進而立之年卻畫上句號。
奇跡運作超過30年
不說不知,《美樂集》是香港唯一古典音樂的定期刊物,而且中、英雙語發行。自1990年4月開始,每月在各大演出場館、學校、琴行等免費派發。通過「第四台之友協會」一群熱心人士,靠音樂會、課程、唱片等廣告收入,以及微量的會費,該刊奇跡地運作了超過30年。
眾所周知,疫情導致音樂會等活動大幅下跌,廣告也「水退船低」 ,頁數從高峰期的60頁,下降至不足30頁,能夠維持一年多已經很不容易。
停刊消息雖然不意外,但還是覺得很可惜。從最後一期封底設計,排列出歷年封面可以看到,《美樂集》涵蓋中西古典、爵士音樂課題,本地、內地、國際均有,例如「舞台巨人」彭修文、爵士天后Billie Holiday、由國學大師饒宗頤題字的「十大樂聞」等。
儘管當今資訊電子化、網絡化,《美樂集》作為一本圖文並茂、美侖美奐的實體雜誌,仍然是不少愛樂者期待從封面翻閱到封底的每月盛事。筆者作為供稿人之一,也很感激該刊作為分享音樂資料平台,以文字凝聚一眾愛樂人。
本港再無音樂資訊讀物
回顧香港古典音樂刊物,50年代以報刊音樂版面開始,以《新晚報》,以及後來的《華僑日報》、《星島日(晚)報》等,還有陳浩才主持的《音樂生活》最為人知。隨着70年代經濟起飛,帶動藝術節、職業藝團相繼成立,港台美樂第四台亦應運而生。80年代荃灣、沙田、屯門大會堂、文化中心等表演場地落成,香港似乎文化沙漠不再。
然而當《美樂集》90年代創辦,傳統報章音樂版卻逐一萎縮。隨着唱片業不濟,原獨立古典音樂篇幅亦合拼到音響器材篇。如今《美樂集》結業,香港再沒有一本定期雙語音樂資訊讀物,這與政府每年以億元計資助音樂團體,形成讓人惋惜的失衡。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