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夏酷暑,凡患傳染性病症或夏季中暑,多可產生急性高熱,除了服用中藥外,還可由有經驗的註冊中醫師進行針刺療法。
明清已有針刺治中暑記載
關於針刺治療中暑的記載,多見於明清兩代一些針灸書籍,如《針灸大成》等,可見數百年前的古人,已經知道針刺可以治療暑熱導致的身體不適。
針刺穴位:肝俞、脾俞、膽俞、腎俞、三陰交、陰陵泉、曲池、大椎諸穴。
手法:三補一瀉,緩緩捻轉,急急提插。
針畢,宜服:大青葉、金銀花、銀柴胡、生地黃、赤芍、黃芩、黃柏、淡竹葉、知母、葛根等。水煎服。
若身體出現「壯熱」,即產生高熱而不惡寒,且伴有大汗、大渴等症狀者,多屬於急性溫熱性疾病。
宜服:牛蒡子、桑葉、柴胡、升麻、蟬衣、鴨跖草、蓮子心等。水煎服。
治「邪熱」 穴位手法皆不同
若身體出現「邪熱」,即由於外邪引起的發熱病症,多為邪熱。即是同正氣相對而言的致病因素。凡邪熱致病者,身體強壯,則會出現高熱、面赤、口乾、氣促、便秘等。若正氣旺盛,逐漸出現正勝邪,病情會趨向痊愈。相反,如邪氣強盛,持續出現邪壓正,病情會趨於嚴重。
針刺穴位:大椎、風府、曲池、陰陵泉、三陰交、肺俞、肝俞、脾俞、腎俞、合谷、三陽絡諸穴。
手法:捻轉、提插、刮針、留針。
宜服:柴胡、葛根、牛蒡子、知母、梔子、天花粉、蘆根、淡竹葉、黃芩、黃連諸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