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多年來都喜愛嘗試新事物,所以被邀請加入了教育局STEM 小組和香港大學資訊科技教育諮詢委員會。早前我獲批了一個約110萬的優質教育基金計劃,名為「智能探究」,內容主要是由12所小學合作,一同學習和推行AI課程。歸根究柢,我們為什麼想在小學引入AI課程呢?
培養孩子成為AI界一代宗師
筆者多年前看過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梁朝偉說武學有三個境界:第一是「見自己」,第二是「見天地」,最後是「見眾生」。那跟我們要教小朋友AI有什麼關係?以學習AI為例子的話,所謂「見自己」,是指個人層面,我們教導學生AI,是希望學生將來能與時並進,與AI一同生活。因為到他們長大後,AI已經發展到無處不在,如果他們從小不知AI為何物,從小不明AI的運作和重要,長大後才學習,那便走得太慢了。
至於「見天地」則再進一步,去到大眾層面,是希望學生將來能融入AI的洪流,他們可能要與AI一同工作,可能從事與AI相關的職業,所以學校有責任培育他們成為AI發展的一部分,為未來社會而準備。最後是「見眾生」,即是最高境界,學生長大後,部分可能成了專家,帶領AI發展,成為AI的先驅者和發明家,成為AI界的一代宗師。我們常強調學校要提拔資優,不難發現對編程及發明特別敏銳的學生,所以我們要從小栽培他們,或許他們將來會帶領潮流,甚至改變世界,得以「見眾生」,成一家之言。
那麼如何在小學推行校本的AI課程?筆者以往曾寫過相關的文章,我最近與12間小學合作推行校本AI課程後,有更深切的體會 ,課程主要是分為認知和實踐兩方面。
認知方面,首要是教師培訓。因為我們發覺大部份老師都對AI不甚認識,而培訓題目建議是「何謂人工智能」、「如何收集和運用大數據」、「數據演算方法」和「日常生活的AI使用」。那麼學生呢?學生可以簡單些,學習「何謂人工智能」、「日常生活的AI使用」和「AI的簡單演算」便足夠,建議在六年級推行這個AI 課程,佔六至八個課節。
開拓學生的眼界與思維
其實小學生只需明白AI的簡單概念,如果他們還有興趣,鼓勵他們自學,他們不難在網上或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學的材料。當然,我們在教學時可多找網上片段,讓學生直接看到這些人工智能,遠比只是描述有趣得多。為了推廣AI課程,我試過到3所學校教授科幻畫班,當我展示一些人工智能發明時,學生都興趣盎然,所以自學的動力是足夠的,不用擔心。
至於實踐方面,我曾在一個約有40位老師的AI研討會上,試問有多少老師曾學過電腦軟件Python ,答案是他們對AI軟件全不認識。當然,老師在工作上是較少接觸這些軟件的,所以他們都想學,這方面要學校及教育局支援,因為學習這些軟件的收費並不便宜;至於學生也要學Python嗎?其實內地或外國也有不少小學教授Python,香港也有一些國際小學開始教授,所以我建議學校可先拔尖,以興趣班形式進行,讓部分對coding有興趣的學生先學,慢慢才放入學校的課程。
最後一步,是學校要多參加校外機械人比賽,有了這些比賽,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比賽,也可帶領學生接觸外面的世界,多接觸不同的人和事,擴闊他們的眼光和思維。
教育除了要建立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外,也要裝備他們,讓他們對社會作出貢獻。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2025」快10年了,如我們教育界仍抱着舊思維,不去自我改善,不去與時並進,不為學生去創建未來,他們將來如何去「見自己」、「見天地」和「見眾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