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過去十多年接觸過不少擬任和新任校長,他們不約而同都表示,不太滿意學校現行的教師評鑑制度,甚至質疑該制度有什麼實質用途。雖說他們知道教師評鑑制度的終極目標是帶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在職發展,但到頭來他們還是感覺該制度是用來總結教師工作表現,作為升遷、工作分配或懲處的用途為主。有時,他們更表示擔心推行受到阻力,執行評鑑時會感到尷尬因而避重就輕,應說的不敢說;有的更表示有關制度只具形式,不能達到預期成效。
Paul Lichlyter(2018)[1]認為舉凡設計一套有效管理的評鑑架構(Performance Management Framework),應先思考下列5個問題:
- 有關管理架構想達到什麼目的?
- 如何定義成功?
- 有何謀略和範本?
- 怎樣調控表現去達標?
- 有何改善策略?
如套用怎樣設計教師評鑑制度,可簡要地撮寫成三個主要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評什麼和怎樣評?當然本文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教師評鑑制度樣本,可按實情和校本需要參考使用。以下就用這三個導向去探討教師評鑑制度的設定:
為什麼要做教師評鑑?
一個完善計劃和有效執行的教師評鑑制度能深切影響整體教師的工作效能,它能促進教師個人與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和具建設性的人事任用決定的機制。如果評鑑機制本身不具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關機制則不能帶來意義(Chow, et al., 2002)[2]。不過有研究(Chow, et al., 2001)[3]指出單用一種評估制度,無論是進程性(formative)或總結性(summative)的評估制度,都不能準確評估一位工作人員的表現特性,反而如何善用進程性和總結性評鑑,才能較清楚認識某位同工的專業成長表現,從而對該位同工,甚至整個機構的未來發展需要作出更好的規劃。例如:
- 威爾斯政府於2012年頒布的校長表現管理中指出[4],威爾斯的教師評鑑制度目的在於,為學校校長提供改善管治的數據以幫助學校持續改進,最終能使學生、老師以至整間學校受惠。
- 另一例子來自香港某大辦學團體的現行教師評鑑制度,其原文如下:「本會之教師評鑑制度…… 主要目的在於幫助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期望教師能透過評估過程,獲得適當的回饋,以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項,訂立目標,不斷求進,以達致自我完善;並作為各直屬學校教師之考績評估工具,成為會內各直屬學校教師任免升遷的其中一個依據。」
評什麼?
按以進程性評鑑制度做為搜集有關員工分階段的專業成長表現來說,進程性評估的項目,可以包括該教師的平日工作表現,例如:
- 守時與考勤(此部分可由辦事處負責人事工作的職員填寫)
- 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活動 (此部分可由教師個人填寫)
- 平日教學表現評估,例如:批改作業、議題質素、教學計劃評估、出席工作會議表現等(此部分可由科主任 /主要學習領域主任 /教務主任 /副校長填寫)
- 觀課評估(此部分可由科主任 /主要學習領域主任 /教務主任 /副校長 /校長填寫)
- 非教學表現評估,例如:參與課外活動或其他工作與特別職能等(此部分可由個人填寫但交由非教學表現職能負責人評估)
至於總結性評估方面,項目可包括:
- 專業表現評估,例如:「啟發與創新」、「學科與教育知識」、「反思與學習」、「課堂計劃與教授」、「靈活教學」、「評估的運用」、「課室與教學環境管理」等(由評鑑人員填寫)
- 職務表現評估,例如:「對工作內容的了解」、「計劃與組織」、「資源管理」和「工作效能與效率」等(由評鑑人員填寫)
- 綜合表現評估,例如:「有關教師是否關愛學生」、「尊重教學專業與他人」、「與不同學習群體協作」、「負責任及可信賴」、「解決問題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團隊精神」、「領導能力」和「追求卓越」等(由評鑑人員填寫)
怎樣評?
教師評鑑其實可以是學校教師持續發展循環的一個部分,如下圖所示:
一般來說,評鑑周期一至兩年不等,是按校情做決定,而香港學校則多採用每年一次,由辦學團體透過校長去制定及執行,有關教師評鑑政策,其主要周期包括(請參閱下圖):
至於評鑑者與被評者的角色可建議如下:
評鑑者的角色
- 與被評者商討其專業發展目的與表現指標
- 調控與審視被評者在整個評估周期的表現
- 鑑定被評者的專業成長需要
- 協助被評者進行自評
- 為被評者撰寫報告
被評者的角色
- 與評鑑者作專業交流及真誠討論
- 積極參與評鑑過程及調控自己的表現水平
- 計劃個人的專業發展目標
- 尋找及介定個人的專業發展需要
如想達到有效的評鑑,評鑑者與被評者應在評鑑周期裡舉行坦誠溝通的表現評鑑會議,目的在提供一個正規的機會予評鑑者與被評者做專業交流,內容如下:
- 肯定被評者過去一年的成就
- 提供回饋意見及分享經驗
- 尋找改善空間和持續專業發展
- 訂定下一個專業發展循環的目的與探討內容
然而,一個優質的評鑑制度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讓評鑑者和被評者接受,而且也能有效地帶動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呢?建議包括以下內容:
- 一種對一個專業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成就與幸福感的委身
- 用欣賞角度去評鑑有關老師的專業工作表現
- 對被評員工福祉的專責和實際工作表現的委身
- 需要評鑑者與被評鑑的老師建立一種真誠信任氣氛,以致評鑑雙方可進行嚴謹考量該被評者的表現優劣與尋找改善專業發展空間
- 有關評鑑制度能展示良好示例及建設性回饋,以鼓勵及推動持續專業發展
- 有關評鑑制度能夠有助學校進行更有效的領導與管理
當然,“No one size fits all”,一個能適用於海外或他校的教師評鑑制度,未必就能適合自己學校使用,但願本文能為讀者提供一個教師評鑑制度的參考模式,透過評估過程,讓評鑑者與被評者都感覺有用、具意義;評鑑者可準確評鑑被評者表現,而被評者亦可獲得適當的回饋,以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項,訂立目標,不斷求進,以達致自我完善及作為個別學校自我持續改善之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