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把脈

香港在得道多助下,會繼續發展得好,我們要感謝前人,在今天也要努力去做我們下一代會感謝我們的工作。

2019年6月起的社會事件,加上2020年1月開始的新冠病毒疫情打擊,在接近兩年的時間裏,香港人的生活受了很大衝擊,不論民生、經濟、政治環境,對外關係,都有很大變化,很多人對前景都十分憂慮。今天,筆者以一個小巿民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下對前景的看法。

總結一句:我的想法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個人對香港的前路,還是樂觀的。

一、香港的經濟環璄:

由於社會事件的衝擊,加上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本港零售、旅遊`飲食事業及相關行業,受到致命性打擊,失業率仍在攀升,經濟前景茫茫,但幸好本港財政儲備穩健,在全球是罕見的沒有債務負担的政府,雖然近期財政預算的派糖規模減少了,抗疫的財政支援措施亦接近尾聲,但只要注射疫苗及通關前景的勢頭不變,復甦可期。正好說明「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我們要用充滿感恩的心,多謝我們的前人先賢,用辛勞及血汗,為今天的香港奠下穩固基石。

二、香港的醫療系統:

不管在抗疫初期,我們對香港抗疫的準備不足有什麼不滿,口罩、負壓病房及床位,檢測安排有何不足,在今天回望,香港的醫療系統總算撐下來了,每天疫情的報告相當透明,亦逐步令人重建信心,雖然有反覆,但抗疫最終可以成功是可以預期的。我們也要衷心感謝過去在醫療及公共衛生出力的人士,最近聽聞香港醫生在全球抗疫藥物研究裡有領先的貢獻(註一),可喜可賀。

三、香港的教育體系:

學校生活在這一兩年間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停課、復課、網課、面授、檢測等安排,每日都困擾着教師及家長,但我的觀察是:適當的教學活動還是有序地進行,在家長的支援,好學學生熱切期待下,比以前更辛勤努力地工作的老師,比比皆是。

四、香港的基建及運輸系統:

假如穩健的金融資源是賴以維生的血液,我們的運輸系統便是布滿全身的血管,近日所見,本港除了高鐵及航空客運未能恢復外,境內的客貨運還是十分流暢,基建建設也沒有慢下來,反而有加速以維持就業的現象。一旦通關,我相信客運物流會立即蓬勃起來,回復舊觀。

五、國內聯繫與支持:

近日不少內地的會議及計劃都提及對港澳的支援,香港與深圳及大灣區的合作,日趨緊密,初創科技企業紛紛成立,深圳大學亦積極計劃在香港設立校園區,本港公開大學及城大希望改名的舉措(註二),說明不少有心人都沒有放棄在任何逆境下繼續前進的鬥志。

六、與新加坡比較:

2021年3月12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中美之間的競爭,新加坡無法支持任何一方,他希望看到的是:中國是一個繁榮發展和國力增長的國家,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歡迎。(註三)

很明顯,新加坡有如何站邊的煩惱,但香港卻沒有如何站邊的煩惱,我們應更加樂見祖國及香港能夠繼續繁榮和發展。

結語:每年4月1日,我都會做愚人節預言與朋友分享,我今天預見的是:香港在得道多助下,會繼續發展得好,我們要感謝前人,在今天也要努力去做我們下一代會感謝我們的工作。

 

註(一): 2021年3月17日 明報:港大團隊聯同歐美多個團隊發現,抗麻風藥物氯法齊明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和入侵細胞,正申請在港做臨牀研究

註(二):2020年12月11 日,香港公開大學宣布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今年3月18日,城大澄清對更改校名無預設立場

註(三):2021年3月12日BBC中文專訪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