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協助分配疫苗

在香港,接種科興疫苗後不適甚至死亡的新聞接連發生,已令不少老人家對科興(甚至輝瑞)疫苗卻步,以致我們不知如何確定哪些可以優先接種的行業對經濟影響至為關鍵?

我們應該如何分配新冠肺炎疫苗?幾個月前我這樣說:「為老人家接種,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他們的死亡率,但另一方面他們本身的社交網絡較小,即使感染後把病毒在社區大規模傳播的風險也較小。要留意,打疫苗除了令接種者對病毒產生抗體,對自己本身大有裨益之外,接種疫苗產生抗體後亦因為可能不會傳染其他人而對身邊有親密接觸的社交圈子帶來正面的界外效應。從這角度看,在疫苗短期內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誰應先接種疫苗的計算應考慮不同人感染後的死亡率以及他們平均社交圈子的大小。」

這分析背後的假設是政府主導疫苗的分配。事實上,差不多所有國家的疫苗分配都由政府主導,而由於現在還未有很強的證據證明疫苗能有效防止病毒傳染,基本上所有國家都是優先讓染疫後死亡率較高的老人家,以及前線的醫護人員先進行接種,其後再到一些「關鍵」行業的工作人員,其餘所有人則在最後階段才會獲得接種疫苗的機會。

政府主導疫苗分配有問題?

然而,政府主導疫苗分配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老人家都願意接種疫苗,我們不知如何確定哪些行業對經濟至為關鍵。

在香港,接種科興疫苗後不適甚至死亡的新聞接連發生,已令不少老人家對科興(甚至輝瑞)疫苗卻步;在美國,不同行業正在極力爭取成為「關鍵」行業的資格,除了醫護、警察、消防這些爭議性較小的行業外,其餘行業都在向政府進行不同程度的遊說。例如有教師公會威脅,如不獲優先接種疫苗就會拒絕復課,有加州的清潔工人向州長投訴把他們移除在「關鍵」行業之外是把他們送上絕路,紐約州的州長早前亦向餐飲業、的士業以及Uber司機屈服,讓他們在零售業和60至65歲人士之前接種疫苗。

我不反對政府預購一些疫苗為老人家,或其他有需要的人士進行接種。不過,如果在這些人接種疫苗後,再把其餘原本購買疫苗的支出,以派錢方式轉到市民手裏,然後讓市民自願以市價接種疫苗,這又是不是一個更有效的分配疫苗方式?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