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Apr 26 2025 10:06:5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推行網教的經驗分享

今年是「第5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我相信在即將公布的報告書中,一定會提倡網教、發展電子學習平台和引入不同的電子學習評估和數據分析。

如果在1年前我叫大家試行網教,一起用Zoom來教學,我想會賺來不少的咒罵聲:老師會說工作太忙,不想學、家長會說沒有平板電腦、課程主任說課程未能配合……沒想到2020年初疫情一到,由於大家都沒有準備,最初只好請家長到校網下載工作紙,其後又以反轉教室的模式,拍片以「聲音導航」來教學,走了差不多大半年,學校發覺最有效的還是網教。教育局一句「停課不停學」,要學的不只是學生,老師也逼着在疫情中邊做、邊學、邊教,工作量遠比正常教學辛苦得多。在此讓我分享一下我校在疫情下的網教經驗。

循序漸進 開展網教

筆者的碩士學位是修讀資訊科技教育的,多年來在校內推動了不少的資訊科技創新項目,深明在I.T.世界的法則:你行得快,試新科技、新產品。起初可能會很威,但也可能會死得很快,因你所謂的新機新「橋」,幾年後就out了,所以在決定網教的形式和軟硬件時,作為學校的領導,我必須要小心押注。要從Zoom、Google Meet、E-class等,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學校的平台,然後要讓家長、學生和老師一起學。

我先跟學校的課程主任和I.T.主任商討,探討不同軟件的好壞。我也走訪一些從事I.T.的朋友,最後發覺商界在很早之前已使用Zoom ,它的互動能力強,容易操作,十分適合實時網教。至於收家課、課堂上的互動練習、如何配合反轉教室和自學,那只是旁支,可逐步發展,於是我校最後押注用Zoom。其實推行I.T.是不可急進的,由小步子開展最好,現在我校Zoom了半年,我們才開始研究加入第2種網教形式,也會研究一些網上批改平台,令教學更完善。

決定了主線後,便要推行。根據以往改革的經驗,首先要做的是找「死士」,又可叫找「小明星」,他們負責先學習、推廣和支援老師。我們商量過後,決定由副校、課程主任、中、英文科科主任和I.T.主任組成五人小組,一起帶領學校在疫情下進行網教。

我們兵分幾路,副校出外報讀Zoom課程,上了兩天課,學習了正統的用法。另外,課程主任負責Zoom課堂的設計和教學要素,而I.T.主任則到黃金商場買來30個班房的鏡頭和耳機。在短短的幾日間,我們已準備好所有設備和教材,將全校班房變身為直播室。從事資訊科技教學多年,我深知要老師試用新科技,有3個先決的條件:易用、唾手可得和有足夠的支援。

支援學習 漸入佳境

跟着我們安排了3場試教,數學科由副校示範、中文科由課程主任示範、英文科科長則展示了一課英文Zoom課,效果很好,頓時多了十多個老師有信心使用。為了統一上課的要求,副校還編製了一個老師版的使用指引和一個學生版的使用須知。

到了全面推行網教,我們安排了副校、課程主任等四位「小明星」及I.T.同工分批在校輪值,支援有需要的老師,所以不時看到同事在WhatsApp中求救,支援組便跑到班房支援。過了約兩個星期,同事開始熟練,我們便開展觀課,由我、副校、課程主任及科主任分批進入Zoom課堂,看看同工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況,再加以檢討。是次觀課不作考績,純粹作支援和檢討之用。9月中,教育局外評組到校評核「停課不停學」,我們欣然接受,而外評的結果也令人滿意。

雖然我校很多老師之前從沒試過用Zoom教學,但他們從使用中學習,我們最近更編製了Zoom教學的課堂要求和觀課準則,以準備下學期的同儕觀課。我們希望老師做得更好,符合學校的期望,因可能在未來的一年,我們仍需網教。

大家都寄望疫情盡快過去,在新一學年不用網教,但我覺得網教將會是未來教學的其中一個元素,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網教的效益遠遠比不上實體教學,但今年是「第5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我相信在即將公布的報告書中,一定會提倡網教、發展電子學習平台和引入不同的電子學習評估和數據分析。隨着科技日益發展,加上疫情的已有經驗,老師們要有「不停學」的心態,為了學生,大家只好努力求進,裝備自己,做到最好。

蔡世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