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古蹟易 承傳保育難

發展局已答應,在水務署完成主教山蓄水池的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後,會研究有關設施的保育和活化方案,讓香港市民可享用這個地方,並會在長遠保育方案有決定前,及在安全情況下,探討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的可行性。

是水缸還是古蹟?是禾稈草還是寶?深水埗主教山的地下蓄水池,雖然有117年歷史,最初被視為「水缸」,並因為日久失修,需面對被拆卸的命運,幸好得到有心市民揭發,才把禾稈草變回珍寶。

這類失誤在香港這等繁盛都市,可能不是鮮見,但不等於可以置之不理,所以當有關事件爆光時,筆者即時致電發展局叫停拆卸工程,並要求盡快派員到場進行檢視,同時亦聯同業界包括身兼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舉行記者會,促請特區政府要保育主教山這個百年蓄水池,加快評估及評級工作,盡快進行三維空間測量,方便日後的保育及讓公眾在網上以虛擬實境方式欣賞有關古蹟。

救得一個歷史遺蹟,不等於可以救所有,統一的保育政策,並得以認真貫徹執行,才可令具有價值的古蹟可以承傳,讓下一代的人不但有機會親身欣賞到古蹟,更重要令他們知道當中的歷史、建築和文化價值。

指引出錯  亡羊補牢未為晚

今次主教山蓄水池為何會變為水缸呢? 水務署在拆卸水務設施時,都有按程序向古物古蹟辦事處諮詢,但可惜是按訂立的指引主教山蓄水池卻被歸類為水缸;另外於1901年在馬己仙峽道的食水配水庫及於1908年建成的克頓道食水配水庫,古蹟辦因此都無反對拆卸工程,那作為把關人的古蹟辦在處理上,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呢?

發展局最近回應筆者在立法會提出的質詢時,已答應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領導一個工作小組,檢視相關部門在處理事件上的情況,並提出改善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發展局能快速處理問題,實在值得嘉許,希望能盡快作出改善建議和措施,令到古物古蹟不會再被「誤殺」。

另外,古蹟辦亦已展開主教山蓄水池水務設施的文物價值研究,包括按既定的6項評審準則,即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進行深入研究。古蹟辦又會進行實地視察、拍攝記錄,搜集和分析本地及海外檔案,以及水務署的一手原始資料;還會深入審視相關的研究、文章及著作等二手資料。

研究完成後,古蹟辦會將研究結果交予獨立的歷史建築評審小組(評審小組),按上述的6項評審準則考慮並建議擬議的評級。古蹟辦會爭取於今年第一季將研究報告及評審小組建議的擬議評級提交予古諮會審議及進行評級。

古蹟保育需要公眾參與、監督

筆者一直倡議要進行「保育」,並非保而不育,只是進行維修保養,令古物古蹟得以保留並不足夠,要讓公眾共同參與,令他們能欣賞及承傳當中的歷史文化價值亦同樣重要。今次主教山蓄水池於制定長遠保育及活化方案時,政府若能因應大量市民的關注,促使更多公眾的參與,不但可以令市民更投入及了解保育的重要,相信亦會令有關保育方案更「貼地」。

發展局已答應,在水務署完成主教山蓄水池的臨時加固和整理工程後,會研究有關設施的保育和活化方案,讓香港市民可享用這個地方,並會在長遠保育方案有決定前,及在安全情況下,探討有限度開放予市民參觀的可行性。

展望未來,筆者期望政府不同的局及部門都能夠互相配合,積極推行保育工作,令香港這個小城市,在文化保育上發亮發光。

謝偉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