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築是城市的標誌,亦是歷史的活見證。今天香港僥倖留存下來的文物建築已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但隨着城市發展,它們大多隱沒於高樓大廈之間,逐漸被人遺忘。我以殖民地年代的西式建築為主題撰寫此書,目的是希望引起大眾注意這些地標,從而了解香港如何走過這百多年的路。
1841年1月26日英國人佔領香港島,同年6月宣布此地為自由港,隨即在澳門拍賣港島北岸土地,外商紛至沓來,遂出現第一批西式建築。1842年8月29日中英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島正式被割讓,翌年維多利亞女皇(Queen Victoria)宣布香港為英國殖民地。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砵甸乍(Henry Pottinger)與清廷欽差大臣耆英於1843年6月26日在港主持《南京條約》換文儀式後,砵甸乍隨即宣誓就任香港第一任總督,新城市被命名為「維多利亞城」。
英國人以中環作為城市中心,在山坡上建屋,軍方在毗鄰闢建營房,商人在海旁興建貨倉和辦公大樓,令港島洋溢一片異國風情。與此同時,大量華人遷往港島尋找工作機會,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英國於1860年10月24日與清廷簽訂《北京條約》,當中包括割讓九龍半島,令英國的殖民地範圍擴展至維多利亞港對岸。到了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英國也在1898年6月9日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龍界限街以北土地,為期99 年,同年7 月1 日生效,殖民地建築再由九龍蔓延至深圳河以南的傳統鄉村。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未有直接受到影響,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卻令香港落入日軍手中,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1945年日本投降,英國重掌香港,此時內地政局動盪,導致大批居民南遷。他們大多抱着過客心態,對香港沒有歸屬感。隨着戰後出生一代逐漸成長,情況漸有改變,他們開始關心土生土長的地方。70年代當政府宣布拆卸中環郵政總局和尖沙咀火車站大樓時,引發一些知識分子走出來爭取保留,但最後功敗垂成。此時港府有意識要保育香港的歷史建築和考古遺址,1976 年實施《古物及古蹟條例》,同年成立古物諮詢委員會(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官員,在諮詢古諮會並經港督(回歸後是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由1978年至今(2019年5月),香港已有120項法定古蹟受到法律保護。
古蹟辦是政府一個行政機構,1980年引入評級制度作為內部參考,將文物建築分為三級。1996至2000年進行了一次全港歷史建築普查,記錄約8800幢建築物,從中挑選1444幢深入調查(其後不斷有新項目增加),由專家按「歷史價值」(historical interest)、「建築價值」(architectural merit)、「組合價值」(group value)、「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social value & local interest)、「保持原貌程度」(authenticity)和「罕有程度」(rarity)等六個準則進行評級,再交古諮會確認。
市民對舊建築的情懷
回歸前後,社會上掀起本地史熱潮,市民對舊建築擁有一份情懷,特別是滿載集體回憶的地標。踏入千禧年,香港發生多宗市民關注的保育事件。2002年旅遊事務署公開招標,引入私人機構參與前水警總部的活化工作;2003年特區政府提議把中區警署建築群給予私人機構發展為零售飲食和文娛區;2004年重建利東街(囍帖街)和灣仔街市,同年景賢里業主放售物業,2007年動工拆卸,其後被政府叫停。另外中環街市和中央書院舊址曾列入土地儲備表供發展商申請拍賣,這些事件都引來保育團體和市民反對。
最哄動的是特區政府在2005年宣布拆卸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吸引大批市民到來拍照留念,抒發緬懷之情,甚至引發抗爭。雖然兩個碼頭最終在2006年底和2007年中拆卸,但亦令政府意識到要保育有集體回憶的歷史建築,因此曾蔭權於2007年7月接任行政長官後成立發展局(Development Bureau),其中一項工作是執行文物保育政策。翌年成立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Commissioner for Heritage’s Office),着力保育私人的歷史建築,並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Revitali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以社會企業模式活化政府閒置的歷史建築,令它們得以重生。
本書以香港歷史發展為脈絡,串連殖民地時期各主要地區的重要地標,包括行政、軍事、法治、醫療、商廈和會所等不同類別,絕大部分是法定古蹟或評級建築。有興趣者可自行遊走現場,感受歷史氣圍。
中環是昔日維多利亞城的中心,曾經遍布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物,雖然現今大部分已經拆卸或重建,但仍有不少保留下來,書中用了頗多篇幅介紹。尖沙咀是九龍半島最早開發的地區,有幾座殖民地式建築受到法律保護,連同其他區的評級建築,展示九龍早期面貌。書中也提及新界鄉村和邊境地區的殖民地式建築,讓讀者對香港發展有較全面的了解。
!doctype>新書介紹
書名:《地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
作者:陳天權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