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的啟示

這場科技革命直接改寫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電腦應用普及至公司、政府部門,每個家庭。然而,教師和學校存在的模式會否因此而改變呢?

德國的專家在2011年開始反思國家未來的發展,在2012年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即第四代的工業,然後在德國本土實質地發展起來,到現在以至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在緊貼這事態發展,筆者去年及今年亦參加了兩次國際研討會,今年8月份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更成立了工業4.0的示範單位,讓工商及教育界可以在近距離理解德國所提出的工業4.0之運作模式及意義。

學生的生涯規劃

究竟對我們的未來工作及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呢?煩請大家先回想過去的三次工業革命。我們不能只享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好處,還要回顧工業及科技革命對世界事物所產生的變化,並預視社會變遷對未來生活及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適切的生涯規劃。
從1750至1850年代,以英國為首開創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點是發明了蒸汽推動機器,以機器取代我們以人力及獸力的部分工作。例如,蒸汽火車的出現,令原本以馬車代步的我們,可以花費較少的時間但去得到更遠的地方。

在這個年代,不斷湧現更多科技超越前人,如紡織機可以更快更便宜地生產;人們從原本靠自己雙手直接去生產,發展出有由商人便把不同的家庭手工戶連繫起來,發展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從而取代了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年代,更令農業的重要性減低。

從1870至1914年,由歐洲與北美一帶為首,發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新的技術如電力、內燃機,電報及無線電的通訊技術相繼出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電力,它比起蒸汽所推動的革命更為優勝、有效及更能穩定地協助工業生產。

很多種電器都在那時應運而生,如電燈、收音機、錄音機和及後的電視機。電力令機械產品更多元化,令生活上的感官追求更多元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已不僅是工業層面了,更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需要,可以聽到或看到更遠的事物,更可以在夜間工作,也可以調節工作及生活的氣溫。農業的地位持續下降,工業的重要性就不斷抬頭!

到了現代,即1950至現在,我們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許大家應該改稱為科技革命,因為電腦出現了,對工業及商業做成了很大的震撼,直接影響了工業技術」教學活動、醫療過程及生產流程等,使各行各業都更有效處理資訊,而工業出現了更多的機械化,並開展了自動化的流程。

這場科技革命直接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電腦應用普及至每一間公司,以至政府不同部門,最終到達了每個家庭。社會上的每個單位或個人,都需要透過電腦處理一些資訊,才能提高處事的效率,但是科技革命仍沒有完結。

人類功能價值何在

現在德國提出的工業4.0,就是繼承第三次科技革命,再將自動化往前推進一大步,最核心的就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統,如客戶與生產商,銷售商與回收商,都會追求更智能化的自動處理系統及整個系統的自我識別,把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變得智能化。期望日後可以由人工智能系統,在生產或服務線上,發展出更聰明的處理系統;在這階段,不論是農業,工業,還有服務業都只需少量人手了!

究竟大部分人類的工作功能或價值何在呢?因智能化系統的應用而釋放了大家的勞動力,我們又應該做什麼呢?是否可以更享受人生呢?有些人埋怨香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或許是整個世界變得太快了。

其實,科技革命在世界各地,已削減了很多原有的工作崗位,但又創造了很多新潮流;科技也左右了教育應有的意義,教師或學校存在的模式應否大幅改革呢?這不是香港獨有的問題,非常急需社會大眾具備前瞻性,同心協力找出未來人類生活,規劃教育應有而可行的改革!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