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口語和聆聽了,那範文呢?

有不少害怕「死亡之卷」的學生選擇放棄DSE而放洋留學,看着這些人才的流失,有關方面不是要慎思明辨嗎?

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唐創時任期將屆,在與傳媒聚會回顧任內6年工作時,提到未能做到讓文憑試中文科進一步釋放空間,減低學生壓力;好希望中文科可以擺脫「死亡之卷」外號。其中一個建議是中文科能仿傚內地一樣,只考閱讀和寫作。對於口語溝通和聆聽,他建議可以不考,並質疑「中文的聽和說我們每天都在做,是不是要考核呢?」

有這樣的覺醒,筆者是很歡迎的。我在2014年3月一篇文章〈修改中文課程勿再捨易求難〉中提到,當局以「第二語言」方式考核中文科很不切實際,建議長遠取消聆聽和口試。文中指出:「我認為中文科考聆聽和口試是很無聊的。學生以廣東話作口頭語,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和實踐聆聽和口試,根本無須在公開試中考核。」現在唐秘書長的說法是和筆者的看法「暗合」了,縱使過去幾年公開試的中文科考生和老師有點兒做了白老鼠的味道。

唐秘書長的說法應是有權威性的,那很好,知道漏洞去改善,是政策落實過程必不可少的現象。但唐秘書長建議中文科仿傚內地一樣,只考閱讀和寫作,是否又把問題太簡化了?

中文科教學漫無準的

筆者上述的文章,主要其實並非討論聆聽和口試的存廢,而是在考評局提議引進12篇範文作考核,但相關內容只佔整個中文科考卷的7分,覺得實在太少了,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就正如當時有校長指出「讀了或有5、6分,不讀亦有1、2分,分別不大。」

現在不妨據唐秘書長的說法,又再詳細討論中文科考卷的內容。現在不計校本評核,是考五卷:卷一閱讀理解、卷二寫作、卷三聆聽、卷四口語溝通、卷五綜合能力運用。聆聽和口試取消,即是沒有了卷三和卷四。唐秘書長說希望仿傚內地一樣,只考閱讀和寫作,是否意味將會取消卷五綜合能力運用?另外,據考評局建議,新增12篇範文是放在閱讀理解中考的,那「只考閱讀和寫作」,是否已涵蓋了範文的內容了?

或許唐秘書長只是在離任前和傳媒聚聚,說說他6年任期內的感受,不宜對具體考試改革有太清晰的擘劃,這點大家應該理解,但筆者也希望不厭其煩在這裏重申範文考核的重要性。

重設範文 考核文言文

舊中文課程一直有考範文內容的,而且佔分比例很重。課程改革把範文考核取消,其中一個論點是考範文太重視背誦,鼓勵了死背硬記,違反了考試應多重理解和分析的特點。這點即使有可能,但把範文一筆勾消,卻同時把傳統學習的根基也一概弄垮了。現在中文科教學漫無準的,老師把教學內容專注在公開試要考的閱讀理解和綜合能力運用上,上課太側重閱讀操練或實用文的寫作,學生語文根柢受到很大的衝擊。不讀範文,或不太深究範文的內容,把傳統古典學習剔除,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淺薄不特止,就連語文的素養也給消磨了,所失大大多於所得。這不是我獨得之見,新課程實行以來,有關方面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得到的意見是,前線中文科老師大多數是贊成重設範文學習和考核的。考評局中文科採納了這意見,重設範文,但卻只是若有若無的佔7分,根本起不了推動作用。

我想重申,重視範文學習最少起了兩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加強學生對傳統優美篇章的認識,對了解中國文化有幫助。其二,範文有得準備,要求精研篇章,學生勤奮學習,能在考試中取得理想分數,對中文科的成績可以有較大的把握,不是像現在般「死了也不知死在那裏」。而且閱讀理解考文言文,但學生平素沒有足夠的文言文學習,考核起來自易失手,這也是中文科「死亡之卷」外號的起源。

擺脫「死亡之卷」外號

我的文章建議把取消了的聆聽和口語分數,全數用作考核範文,不要不倫不類的把範文放在閱讀理解中考。這只是要求學生多了解傳統國故的一個起步點,同時對寫作的文雅精練有幫助。唐秘書長好希望中文科可以擺脫「死亡之卷」外號,或許是對學生的困境有了點兒的同情心,當然希望有實質的改善可以做彌補。公開考試希望能做到考核優劣的同時,也希望能在篩選人才的時候,同時做到保留人才的功用。過去有不少害怕「死亡之卷」的學生選擇放棄DSE而放洋留學,也有因中文科無法拿到4級而不被大學取錄的,當中有不少優秀的學生。看着這些人才的流失,有關方面不是要更加慎思明辨嗎?

原刊於鄭楚雄網頁,獲作者授權發表。

鄭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