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0:17: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從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到教育的反思

這部電影不單讓我想起少女時代的那個徐太宇,也想起教育生涯上的徐太宇,看見他的改變及成長,看見他在意及着緊師長對他說的每一句話。
近日年青人都熱烘烘地討論着在香港上演的一套台灣電影。這是一部以1990年代為背景的校園愛情青春懷舊電影,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這部電影在台灣和香港都有甚佳的票房紀錄。每一個人總有過青春的時代,在青春時代總有過心儀或暗戀的對像,這個對象總有留給你的回憶。筆者的少女時代適逢是90年代,戲中一幕又一幕的情境勾起了我無數的回憶,讓我回想起人生中一些擦身而過的徐太宇。劇情在腦海裏蕩漾了一、兩星期,今天靜下來再細味時,嘗試換了由教育的角度來欣賞這一部電影,而當中好幾幕的內容讓我對教育有很大的反思。
 

認同學生的成果

 
劇中的男主角徐太宇本是資優學生,因生命旅程上遇上錯節,選擇了以消極的態度面對,最終成為了學校內的壞蛋學生,更被編到學校裏成績最差的班別內。徐太宇因為遇上了女主角林真心,因着林真心的鼓勵及支持,徐太宇克服了心理障礙,重新振作,最終在期考中考獲全級第十名。但可惜新的訓導主任並不信任太宇,堅決認為太宇的成績是因作弊而來,不單不讓他上台領獎,更當眾羞辱他。
 
老師為什麼不認同學生的成就呢?為什麼老師主觀地認為壞學生一定沒有改變的一天?否定加上羞辱,引發的不單是壞學生的反抗,連劇中的高才生也站出來反抗。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最欣喜的應該是看到學生的進步及改變,縱使對學生的進步感到懷疑,也應先了解真相,更不應當眾羞辱學生。老師的認同是學生進步歷程的催化劑,誰不喜歡聽鼓勵的說話呢?多從學生的進步點開始,加上鼓勵及認同,每一個學生都有成長及成功的一天。
 

看到學生的進步嗎

 
同學們對學校的壞蛋學生考獲全級第十名都沒有抱懷疑的態度,大概是因為他們都看到徐太宇在課堂內外的改變,他上課聽課、下課溫書,對學習的熱誠及認真,這些都是在朋輩間觀察及感受到的。哪為什麼老師看不到學生的進步呢?老師若能多進行持續的評估,多觀察及回饋學生的學習成果,老師之間多關心及討論孩子的成長及情況,哪會看不到呢?還會懷疑和否定嗎?反之,因着老師更多的鼓勵、認同及支援,徐太宇進步的幅度可能會更大。
 

師生間溝通及輔導的重要性

 
徐太宇這個學生幸好遇上了生命中的林真心,讓他從新振作,否則他的生命可能一直糟糕下去。林真心耐心的找出徐太宇的經歷和故事,真誠地激勵徐太宇從新出發。現實中,也有很多真心的老師,透過深入了解學生背後的故事後,作出適切的輔導和支援,讓跌倒的學生重新出發。徐太宇不僅是我們少時擦身而過的一個人物,也可能是老師們身邊遇上的一個生命。那一個徐太宇同學,能否重新振作,除了等待他生命中的那個林真心出現外,師生之間的溝通及輔導將會是他們人生的轉捩點。教育工作者們,我們也要好好留意身邊的徐太宇同學,他們正在等待我們。
 
因着大家曾經也可能認識或遇上一個像徐太宇的人物,這部電影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這部電影不單讓我想起少女時代的那個徐太宇,也讓我想起自己教育生涯上的徐太宇,看見他的改變及成長,看見他在意及着緊師長對他說的每一句話,看見他多年也不忘向幫助他的老師說道謝,心裏的感動絶不比電影的感動少。教育工作者們,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每一位徐太宇同學的「真心」罷。
 
(封面圖片:《我的少女時代》宣傳照)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