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亞太無形文化資產論壇「前瞻教育與當代實踐」剛於五月十一至十三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圓滿結束,論壇結束後大會邀請各國際學者前往台南南鯤鯓代天府考察「王爺祭」,以了解台灣民間民俗活動的盛況,遂促成是次考察。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推廣工作,對鄰近地區的民俗活動一向十分有興趣,今次考察的南鯤鯓代天府是全台王爺廟之祖廟,而筆者於2015年十月曾往東港考察「王船祭」,三年一科的東港王船祭則是王爺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科儀。
媽祖廟與王爺廟
一般人以為台灣的民間信仰以媽祖(天后)最為普遍,但卻不知王爺文化在台灣民眾心目中亦相當重耍。筆者在論壇閒暇時向台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退休教授江韶瑩前輩請教,得知全台約有七千多間媽祖廟,但王爺廟卻有過萬之數,實在是——「總有一間在左近」,可見王爺文化之鼎盛。南鯤鯓代天府是台灣第一間王爺廟,也是規模最大的王爺廟,俗稱「南鯤鯓廟」或「五王廟」,為法定二級古蹟,祭香期以五王(李王、池王、吳王、朱王、范王)的誕辰為主,一年四次(農曆四、六、八及九月),每年農曆四月為李、范兩位王爺的聖誕,全國各地分出去的過萬個王爺都會回來進香過爐,規模之盛大號稱南台灣最大的祭典(圖一)。
「王爺」是對「瘟神」的一種尊稱,有時也稱「千歲爺」、「代天巡狩」、「恩主」、「王公」,是台灣沿海地區漁民的守護神。「鯤鯓」的臺語為Khun-sin,即「鯤身」,「鯤」為鯨魚,「鯓」為鯨魚隆起的背部,「鯤鯓」乃是比喻沙洲在海上遠觀有如鯨魚背部的意思。《莊子·逍遙遊》描述鯤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大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南鯤鯓廟」
第一座「南鯤鯓廟」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在北門沙洲興建,後因被海水淹沒沖毀,遂於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年)遷建槺榔山虎峰(現址),改稱「南鯤鯓代天府」。傳說在明朝的一個晚上,沙洲上出現了一艘破舊的小船,裏面有「大王李府千歲、二王池府千歲、三王吳府千歲、四王朱府千歲、五王范府千歲及中軍府」六尊神像,以及一支神木和「代天巡狩」的旌旗。漁民於是將這些神像供奉在草寮內膜拜,結果從那天起,漁民每次出海捕魚,必定滿載而歸。後來有人提議將「南鯤鯓廟」遷建槺榔山,但因該地早已建了「囡仔公廟」,遂出現了傳說中「五王大戰囡仔公」的神話大戰,最後要出動天上聖母及保生大帝調停,然後大家約法三章:
一.「五王」要替「囝仔公」原地蓋小廟,廟稱「萬善堂」,神稱「萬善爺」,並雕造金身和鎮殿金身各一尊。
二.到代天府進香的香客陣頭在參拜過五府千歲後,必須再到小廟進香。
三.攜手合作光大南鯤鯓廟的香火。
筆者在聽當地父老講解上述傳說時,有以下的推想——海邊的漁民走到距北門沙洲一公里外的槺榔山虎峰跟陸上的農民(囝仔公生前是一個牧童)爭奪土地,惡戰在所不免,最後在地方政府的斡旋下,彼此達成共識。
今次考察由文化部統籌,因此我們可以進入管制區的內殿(圖二),親眼觀察各地王爺進香過爐(圖三),並走上殿閣眺望屋脊上的精美剪黏(圖四)。若大家有機會前往參觀,可以先在正殿區前的空地觀察手持王爺的善信(圖五)魚貫進入正殿,在正殿等候進香過爐(圖六),最後滿心歡喜的迎回王爺(圖七)。
「南鯤鯓代天府王爺祭」最大特色是「陣頭」及「乩童」。「陣頭」是台灣傳統宗教遊行隊伍中帶頭作動態表演的團隊,傳承了在地文化,展現出信仰活動旺盛的生命力,同時保存台灣民俗的多樣性。帶領導賞的當地父老在講解時曾奮亢的向我們表示,在「南鯤鯓代天府王爺祭」可以看盡全台灣不同的「陣頭」。據筆者觀察,當日祭典中以民間信仰儀式中最常見的「家將陣頭」居多(圖八),「家將」能夠穿梭陰陽、賞善罰惡,象徵着保護凡間百姓不受鬼魅侵擾,相較於神明出巡賜福,「家將」可以幫助人間捉捕惡鬼、去瘟除煞,故出巡時的氣氛也較為嚴肅,並伴隨着諸多禁忌,需要眾多儀式參與者、觀賞者共同遵守。
各地王爺廟都組織進香團前來參與「南鯤鯓代天府王爺祭」,不少進香團亦會由「乩童」引領前來拜祭。「乩童」是靈媒的一種,由鬼神附到人的身上,幫助信徒驅魔鎮煞,在進香過程中手持法器五寶——七星劍、鯊魚劍(圖九)、月斧(圖十)、銅棍及刺球,常以各種法器敲打自己身體,使自己血流如注,展示神威,並表示對王爺的誠敬。此外,進香團信徒更會親自扮演高大的王爺大搖大擺的在人肆穿梭(圖十一),不過大家不用怕會被撞倒,因為王爺腰帶上端有孔,讓扮演的信眾觀察路況。當進香團完成進香過爐科儀後,就會帶同王爺祖廟的香火(燼灰)放着鞭炮揚長而去(圖十二)。
南鯤鯓代天府今年為配合國家重要民俗五府千歲進香期——李府千歲聖誕,特別邀請林晉老師(圖十三)假代天府鯤瀛文化藝術館舉辦「鯤鯓民俗」水墨畫展。林老先生在九十年代受邀來到南鯤鯓代天府與廟結緣,開始有了宗教藝術、廟會民俗的繪畫意念。1993年再次到來時,依據口述歷史,現場繪畫了「南鯤鯓代天府古廟圖」,及後更用了七年時間,完成了六件有關南鯤鯓代天府重大廟會畫作(圖十四),並全數捐贈給南鯤鯓代天府典藏。
若大家意猶未盡,可以繞過正殿,經過「萬善堂」,前往「凌霄寶殿」(圖十五)參觀。「凌霄寶殿」的正脊(圖十六)為一系列經典交趾陶,造工精細,色彩華美,令人目眩神迷,正脊中間的人物為「國聖爺」——鄭成功,戧脊上有圓山飯店及台北101的建築物造型,可謂天馬行空。有別於一般以傳統民間故事為畫樑題材,「凌霄寶殿」別開新面的以現代人物為的繪畫對象,不少捐獻者亦被繪畫在畫樑之上(圖十七),其中不乏具爭議性人物。此外,「凌霄寶殿」共有三個「藻井」(是中國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將建築物頂棚向上凹進如井狀,四壁飾有藻飾花紋,其目的是突出主體空間),造工精美,金碧輝煌,其中金龍吐珠的一組「藻井」更是栩栩如生(圖十八)。
「南鯤鯓代天府」凌霄寶殿的鎮殿之寶籌劃了約半個世紀,動用了一萬零八百両黃金打造成,是全球最壯觀的純金玉旨(圖十八),據父老所說,所用的黃金一部分是十多年來信眾捐出的大大小小金牌,數量難計,總重兩千多両;第二部分是信眾為助造玉旨而捐款採購的黃金,有七千多両;最後是由廟方添購數百両,補足至一萬零八百両。
筆者退休後的工作比較有彈性,不用跟公務的行事曆走,參觀「王船祭」、「王爺祭」只是台灣民俗考察的起步,現筆者正規劃農曆七月前往宜蘭頭城考察盂蘭「搶孤」,而來年農曆三月的媽祖遶境亦已記在私人行事曆之中了。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