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本港大學畢業,是末代精英制的學子。那時候,大學畢業生在商界工作,起薪點介乎11,000至13,000元不等。逾20年後,不少大企業、銀行、會計師樓都似乎沒有調整過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還是停留在萬餘元的水平。
僱主們是否太「孤寒」,刻薄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呢?未必!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香港的經濟表現仍處黃金期,1992、93 年的失業率是2%,共五萬多人失業而已。面對人手不足的情況,僱主們只好以高薪去招攬良才,而大學畢業生當然亦會受惠。回歸二十載以來,本港經歷1998 年金融風暴、沙士、世紀金融海嘯各大衝擊;在經濟衰退時的減薪潮中,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大幅下降,而在近年經濟表現反彈時,沒有多大議價能力的大學畢業生,又怎能把起薪點顯著推高呢?
大學生多起薪點降
大家別忘記在精英制下,大概只有3%的適齡學生能獲本地大學取錄;跟今天逾18%相比,差天共地!因此,20年前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是反映精英分子的薪酬水平。今時今日,大學生人數激增,在大學普及化下,大學生的起薪點自然也被「普及化」了。若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便理解到為何今天若干大學生的薪酬,跟20年前的某些高中畢業生差不多哩!
大學教育普及化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是好事。它亦為個別行業的招聘要求帶來轉變和挑戰。很多中、高層管理職位的招聘廣告都會列明要求應徵者有大學學位及15年或以上的相關行業經驗。
在金融、投資、銀行、專業服務等行業中,上述的招聘要求不會存在任何問題。然而,在若干行業,如零售、保安、物流、一般保險等等,可能設立了招聘關卡。
無工作經驗成關卡
在過往大學教育未普及化前,大部分學生中學畢業後便投身社會,沒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他們穿「紅褲子」出身,由低做起,累積了十數年的工作經驗,不少已身任中層管理的崗位。大家想想在15年前,大學畢業生普遍會選擇投身什麼行業呢?似乎不會首選物流、保安、零售、一般保險等行業;而會是心儀金融、投資、銀行等等。在行業裏,大學畢業生對工作性質的選擇亦有偏好。
20年前,相信很少大學畢業生會從事公司秘書、店舖營運、倉庫管理類型的工作。故此,今天整個零售業都頭痛在找一些具備大學學位,而又擁有15年或以上店舖營運經驗的區域總監。假使大學學位已是中、高層管理職位的必要條件,某些行業、某些工種,確是存在青黃不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