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風險評估

中國在馬的一帶一路發展配套會不會有變卦而被全面叫停呢?

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在「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中,關聯的投資項目計有:馬六甲的「皇京港城」;橫貫馬來半島由巴生港口經吉隆坡等四個城鎮到關丹,再由此沿東海岸北上丁加奴以迄吉蘭丹的700公里鐵路;位於吉隆坡的世界第二大「地下城」;關丹的「中國工業園」;位於柔佛的「森林城市」;還有中國公司很有可能中標的新加坡——吉隆坡高鐵。

這幾項投資結構起來正合乎一帶一路的構思:由興建基礎建設帶動城鎮、工業與服務業市場的發展,然後再藉此全面提升社會、經濟、金融、教育全面現代化,從而助長政府行政管理,實現國家安定繁榮。中馬這幾項投資合作具備了基礎建設、城鎮發展、工業與服務業建設等,可說已將馬來西亞列入典型的一帶一路樣板。

反對黨指納吉出賣國家領土主權

可是這套發展計劃最近被國內反動黨聯盟的「希望聯盟」(簡稱希盟)展開宣傳攻擊,指納吉首相領導的國陣政府出賣國家領土主權給中國,還特別針對「碧桂園」與柔佛蘇丹合作的森林城市發展計劃,說這項計劃將會從中國帶入七十萬中國人在此城市定居,在新加坡的旁邊建立另一個中國。此言首由慕尤丁(前副首相,現已退出巫統,和前首相馬哈迪合組一個黨「土著團結黨」)發炮,接著馬哈迪撰文直槓上柔佛蘇丹,指他參與這森林城市是繼其祖先同意讓出新加坡給英國之後第二次再讓出柔佛土地給中國。新加坡已是獨立主權國,森林城市也會繼其後塵建立另一個主權國。

柔佛蘇丹殿下聞言後,與其州政府也立即反駁,力陳馬、慕之非,指出森林城市既非專為中國人而建,即使開放給中國人來置業,也不可能全賣給中國人,中國人置業並非移民,我國更沒提供機會讓他們歸化為公民,70萬人之說純粹造謠。

納吉譏馬哈迪是「U轉大師」

納吉首相也在第一時間反駁馬哈迪說:中國公司來馬投資和其他國家的投資沒分別,也和當年馬哈迪與慕尤丁掌政時的國陣招商引資的政策無異。指出兩人在朝在野言行不一致,更譏馬哈迪是U轉大師。

儘管馬哈迪在隨後的辯駁中說自己沒針對中國,但也不諱言一旦反對黨陣線希盟在下屆大選上台執政(據傳在今年秋或明年初會有換屆大選,現全國已開始為大選熱身),會重新考慮中國投資的基礎建設等投資項目。

現任政府也不示弱,反駁之餘也倡議了TN50計劃,要在2050年將馬來西亞建成發達國家。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外來投資都有助於實現這大計。納吉以中東的杜拜為藍本,指杜拜之所以成功打造為中東的世界級大都會,正是集合了世界各地的投資並提供世界大型活動的中心而有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因為面對反對黨的攻擊,讓納吉政府有機會將自己發展的構思清楚向國人與世界交代。

筆者適逢過年節之便,在馬親見朝野為中國投資的問題展開攻防戰,也因此親臨柔佛了解中國公司在「大柔佛計劃」下的投資項目,除了爭議中的森林城市之外,還有富力公司在新柔長堤馬來西亞一端的海關兩邊的大型多功能建設項目,和高鐵客運大樓等,全部項目落成後號稱要使柔佛的發展追上新加坡。在硬件發展來說,無論規模與生活素質,集合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與中國的人力與物力資源,這雄心實不為過。

然則中國在馬的一帶一路發展配套會不會有變卦而被全面叫停呢?參考一帶一路在其他國家受到的阻力經驗來評斷,其中一個面對到風險是受到當地政權轉換從而出現發展政策大逆轉,立即叫停發展項目,像緬甸便是例子。

國陣團結各大種族的政策不變

如果用政權轉換的例子來評斷,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建國以來已歷經六十年,由各種族結合起來建立政黨聯盟的國陣,雖曾受到反對黨的競爭或國陣內部的爭議,又或是主導國陣聯合政府的巫統內部分裂,卻是始終讓國陣成功保住政權。建國以來的國陣重大治國政策也都能夠延續不變,其中團結華、巫、印、達雅、與卡達山等各大種族的重大政策維持不變,更是國陣掌政不倒的關鍵。

當前由馬哈迪主導的反對黨聯盟來勢洶洶,大有扳倒國陣的架勢。可是馬氏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選擇離間巫統,以為用他的威望可以拉走巫統黨員與其馬來群眾基礎,這想法過去也有巫統領袖嘗試過,像巫統建黨要角拿督翁、吉蘭丹州王子拉沙裡、前副首相安華等,都曾另起爐灶試圖拉倒巫統,但都告失敗。

馬哈迪重入巫統才當上首相

馬氏本身在1969年種族暴動後被巫統開除黨籍後也曾有過這想法,但被林蒼佑點醒而打消的念頭,林氏告訴馬氏只有留在巫統去奪取領導權才有可能藉巫統去維護多黨聯盟的執政權。林氏得到這教訓是他曾退出馬華公會以為從中可以抽乾馬華的華人選民基礎,繼而破壞馬華公會與巫統的結盟,希望巫統失去政權也會失去其巫人群眾基礎。

當時馬氏聽信了林氏勸告,在東姑下台後第二任首相敦拉薩讓他重返巫統,結果他得勢而當上首相,領導國陣政府二十二年。

這些馬氏不是忘記了林氏當年的勸告,而是他與安華那樣在黨內領導層鬥爭失敗被迫退出巫統。原副首相慕尤丁因反對納吉被開除黨籍,情況一如安華的遭遇。安華另組公正黨,結合反對黨的民主行動黨和回教黨,以為可以打倒巫統奪政權,但在2008年與2013年兩次大選都無功而退。

在2016年的砂拉越州州議會大選與西馬兩個國會議席補選,馬氏都將自己的籌碼押在希盟身上,都不見功。據民調顯示,下屆大選(2017或2018)希盟即使接受馬氏主導也是勝算甚微。

攻擊柔佛蘇丹犯了大錯

馬氏不但因退出巫統犯了大錯,他選擇森林城市課題攻擊柔佛蘇丹,同時還借來自中國的投資大事攻擊政府引入華資的政策,這更是錯上加錯。指摘蘇丹出賣領土主權給中國,既無法理根據,也不符合事實。蘇丹在森林城市是以合作發展的伙伴關係,在森林城市買物業的中國公民以第二家園計劃取得居留權,這計劃早在馬哈迪當政時已實行,事實顯示並沒人因此而大批轉換身份變成馬國公民。

借森林城市來攻擊蘇丹賣國,政治上實屬不智,因為蘇丹與子民(尤其是馬來人)有君臣的效忠關係,指擁有土地主權的蘇丹賣國,無異說蘇丹自願當他國的臣屬。即使在英殖民地時代,柔佛蘇丹王國仍擁有其主權國地位,只屬於英國的保護國,更何況來自中國的企業屬純商業行為,沒砲艦沒政治行為,何來佔據柔佛主權? !

希盟對一帶一路在馬投資不造成風險

還有,指摘中國商人入侵容或有挑起馬國華巫種族衝突的政治目的,但是1969年馬氏可以成功這麼做,時至今日巫人的經濟地位已遠非獨立頭二十年可比,今天馬來人的國民總生產力由當初建國時的5%躍升到今天的42%,馬來人因巫統而取得今天的經濟地位,和華人平起平坐,而且是靠華巫經濟合作而有此成就,馬來人與巫統早已認識到華人經濟在馬是富國之本。

1972年制定的新經濟政策正是為了借助華人經濟帶動巫人經濟而訂的,既然巫統與巫人已認識和接受了華人經濟,他們對中國的經濟與企業也有認識和信心,因此反對黨的希盟不可能扳倒國陣之餘,也對一帶一路在馬的投資不造成風險。

原刊於《大馬華人周刊》,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赤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