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

求學不只是求分數或「星星」,而是全人的發展,只着眼於學業成績有時得不償失,小心因快得慢,「撿了芝麻,掉了西瓜」!
我認為贏在起跑線與否並不重要,家長不必過份着緊。眾所周知,就算是一百米的短跑比賽,起跑是否最快,並不能保證一定得到冠軍,勝出賽事;何況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是「超級馬拉松」,能否跑畢全程,全憑耐力、意志力和充份的練習,而且馬拉松比賽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得第一」或「贏別人」,而是和自己比賽,不斷爭取進步,挑戰自己的極限,發揮自己的潛能。
 

起跑線傳染病

 
但是「贏在起跑線」已變成了一種傳染病,在家長界廣泛傳播,情況相當嚴重。從吃有特殊配方的奶粉,到各式各樣的千奇百怪興趣班,到各項的考試、比賽,誇張的例如幼兒奧數等。小朋友自小就要準備,參與競爭;總之愈早愈好,愈多愈好,不要落後於人,恐怕遲了起步!
 
其實人類的腦部發展是有規律性的,有時過早「開發」;不單事倍功半,有時更會造成反效果,令小朋友喪失學習的興趣。就算是資優生,加速加快的學習(acceleration),不一定適合所有資優生,反而增益增廣(enrichment)就可以滿足每一位的資優孩子的需要。
 
不單家長有「贏在起跑線」的心態,連大學也千方百計競爭尖子。早前中大醫學院就打算讓成績最頂尖的文憑試考生能直接入讀大學二年級,引起社會的很大迴響,最終計劃告吹。
 

欲速則不達

 
我認為學習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孔子說「欲速則不達」,孟子勸人不要「偃苗助長」都還是有道理的。精明的家長們是不會隨波逐流,「人速我速,人偃我偃」的。每個孩子的天賦和發展速度各有不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不必太急進。
 
我贊成「穩在起跑線」,踏踏實實,不徐不疾,穩步發展。有何方法?認真練習,無論是學習、預習、溫習和補習,都需要「習」即練習和實踐。現今的孩子都很聰明,頭腦靈活,可惜不肯練習,學而不習,很快便把學過的東西忘記得一乾二淨。在小學階段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為重要,每天有適當的練習,定時的溫習。學習的基礎打穩了,成績自然理想。
 
最後,求學不只是求分數或「星星」,而是全人的發展,只着眼於學業成績有時得不償失,小心因快得慢,「撿了芝麻,掉了西瓜」!
 
(封面:網上圖片)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