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況波動,投資者心情大概會跟着大上大落。筆者認為,投資必須有一個錨,才能避免心情隨着市場的上落而忐忑不安,因為情緒不穩,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而這個錨,就是一套投資機制,可稱之為「被動式投資組合模型」;選定一套投資機制後,必須持之以恒才有效。因此,如何挑選這套機制,是一個重要的功課。以下為五種較常見的機制,可以介紹和探討一下。
簡單模型(Simple Models)
以年齡為基礎決定股票跟債券的投資比例。因為年齡愈輕,便能承受愈大風險。假設你40歲,持有股票及債券比例是60%及40%。當年齡增至41歲時,股票及債券比例就會調整至59%及41%。這種投資模型的好處是簡單直接,免除太多理性及感性思考,但壞處卻是會忽略個人因素(如就業及財政狀況)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投資組合亦不能做到多元化。
降低風險模型(Risk Reduction Modeling)
這類模型中最有名的是 Ray Dalio 的 All Weather Portfolio,這投資模型最大宗旨是把組合的下跌風險降至最低。基本上,經濟周期會帶來兩個局面或四種情況。局面一、經濟活動表現(增長或衰退);局面二、資產價格水平(通脹或通縮)。投資組合和以下四種情況互相配合:
(i)當經濟增長高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股票和企業債券發揮作用;
(ii)當經濟增長低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長年期政府債券發揮作用;
(iii)當通脹高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商品和通脹掛鈎債券發揮作用;
(iv)當通脹低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股票和債券便發揮作用。
(i)當經濟增長高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股票和企業債券發揮作用;
(ii)當經濟增長低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長年期政府債券發揮作用;
(iii)當通脹高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商品和通脹掛鈎債券發揮作用;
(iv)當通脹低於市場預期時,組合中的股票和債券便發揮作用。
由於市場不是升就是跌,不是通脹就是通縮,因此這種模型可幫助投資者,不論面對任何一種市場環境,都能讓不同資產發揮作用,並把風險達至平衡。
被動阿爾法驅動模型(Passive Alpha-Driven Modeling)
目的是追求及創造巨大報酬率,正所謂「回報愈大,風險愈大」,這種投資模型在經濟好、股市好的時候,回報會很可觀;但經濟惡劣時,風險增加亦可令組合面對重大虧損。然而,市場上亦有不少支持者,如美國著名企業家 Robert D. Arnott。
捐贈基金模型(Endowment Modeling)
國際著名學府如哈佛、耶魯等大學,都有來自各處所捐贈的校務基金,並由一班聰明的投資專家所管理,以致基金表現有一定保證,吸引不少投資者直接「複製」這些名流學府的資產配置。然而,由於校務基金屬於長期甚至無限期投資,組合設計傾向平衡及平穩,相信未必適合追求回報極大化的進取型投資者。
「末日」投資組合模型(”Doomsday” Portfolio Modeling)
因為市場不時有預言家提出「世界末日論」,所以亦出現了這種模型。模型所設定的前提,離不開金融經濟崩潰,又或者真的世界末日降臨,屆時貨幣貶值,股票、債券猶如廢紙,因此組合應該買入的黃金、白銀、農田等貴金屬,反而變成最能保值的實質資產。
到底哪一種模型最好,很難透過過去的歷史測試決定,因為測試的時段已經決定了結果。相反,最重要的,是揀定一種方法後,不要因為市場情況而轉換,要有紀律的操作。
(封面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