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 儼如人類科學成就簡史

2024年度諾貝爾獎由10月7日起陸續公布,首項公布的醫學獎由美國科學家安布羅斯與魯夫昆聯手奪得,以表彰他們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重大作用。

生理學或醫學獎是2024年諾貝爾獎公布的第一個獎項,這是諾貝爾獎最早設立的獎項之一,自1901年起每年頒發一次,期間只曾因世界大戰等原因暫停過9次,另有5次延期一年頒發,124年來共頒發過115次、共229人奪得過獎項。其中女性得獎人共有13位,是繼和平獎(17人)及文學獎(14人)之外女性得獎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

評獎委員會會員Olle Kämper教授興奮地表示,「微型核糖核酸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生理機制研究維度,對於多細胞生物包括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諾貝爾獎官網)
評獎委員會會員Olle Kmper教授興奮地表示,「微型核糖核酸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生理機制研究維度,對於多細胞生物包括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諾貝爾獎官網)

基因調控:世紀開創性發現

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評獎委員會會員Olle Kämper教授公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興奮地表示,「微型核糖核酸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生理機制研究維度,意義重大。」這個原理對於多細胞生物包括人類的發展至關重要。

Kämper教授是瑞典知名的臨床內分泌學系學者,專注研究自體免疫病症,他在訪問中表示,「儘管微型核糖核酸早於1993年已經由安布羅斯發現,但當時大家都以為這只是線蟲的獨有特徵,不特別重要,並未意識到其對於基因調控的開創性意義。直到魯夫昆其後再陸續發現其他更多種類的微型核糖核酸,大家才開始認知到它是關乎人類及動物進化的重要關鍵。」微型核糖核酸如果發展失控,也會造成癌症等無人樂意見到的現象。

綜合諾貝爾獎及維基百科的資料,安布羅斯1953年出生,1979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現時任職麻省大學醫學院教授,與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共同研究出微型核糖核酸的轉錄後基因調控機制。魯夫坎現職麻省總醫院及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兩人將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820萬港元的獎金。

第一顆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於1993年首次發現,但世人皆以為這只是線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直到7年後其他微型核糖核酸陸續被看見,科學界才醒悟這是有關於人類發展的嶄新研究維度。(諾貝爾獎官網)
第一顆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於1993年首次發現,但世人皆以為這只是線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直到7年後其他微型核糖核酸陸續被看見,科學界才醒悟這是有關於人類發展的嶄新研究維度。(諾貝爾獎官網)

13位女性曾奪同一獎項  屠呦呦為中國第一人

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繼和平獎及文學獎之外,女性得獎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得獎人包括2015年奪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因為「透過中藥跟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療法」而奪得這一殊榮,也是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奪得此獎。以前人人談起瘧疾就為之色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每年平均有40萬人死於瘧疾,其中三分之二為5歲以下幼童。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多年裏,青蒿素作為一線抗瘧藥物,曾挽救數百萬條生命。

2015年,中國科學家憑藉屠呦呦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療治療瘧疾,摘下當年諾貝爾醫學獎,是迄今唯一一位獲獎的中國人。(Wikimedia Commons)
2015年,中國科學家憑藉屠呦呦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療治療瘧疾,摘下當年諾貝爾醫學獎,是迄今唯一一位獲獎的中國人。(Wikimedia Commons)

逾百年人類科學成就簡史

1901年,德國科學家貝林發現血清療法對醫學,尤其是治療白喉方面的臨床應用,奪得諾貝爾獎有史以來第一枚醫學獎,他獲得首枚諾貝爾醫學獎獎牌,以及瑞典克朗150782元,相當於2008年12月的瑞典克朗7731004元。

1902年,英國科學家羅斯發現了瘧疾原如何進入生物體,其發現跟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療法相呼應。

之後關於紅斑狼瘡、免疫系統、甲狀腺、肺結核、眼睛屈光學、過敏反應等陸續被發現;至1923年,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發現胰島素;1924年,荷蘭科學家埃因托芬發現心電圖裝置;1929年,荷蘭科學家艾克曼及英國霍普金斯爵士分別發現抗神經炎及刺激生長的維生素;193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施泰納發現人類的血型;這一頁頁,都是人類科學的演進簡史。

1933年發現染色體在遺傳學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1956年發現心臟導管術;1964年發現膽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謝肌理及調控作用;1966年發現誘導腫瘤的病毒及前列腺癌的激素療法;1975年發現腫瘤病毒和細胞的遺傳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2005年發現幽門螺旋菌在胃炎及胃潰瘍所起的作用;2008年發現了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及AIDS愛滋病毒。

124年來頒發的約230枚諾貝爾獎,儼然記錄了人類在醫學及多個範疇的進步簡史,金光璀璨,令人景仰。(維基百科)
124年來頒發的約230枚諾貝爾獎,儼然記錄了人類在醫學及多個範疇的進步簡史,金光璀璨,令人景仰。(維基百科)

繼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後,2024諾貝爾獎8日公布物理學獎 ,最新出爐得獎者為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及加拿大學者辛頓(Geoffrey E. Hinton),兩人因研究透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基礎發現與發明而獲得嘉許。

之後陸續於9日公布化學獎,10日公布文學獎,11日公布和平獎,14日公布經濟學獎。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