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畫展中看到麥寶琪有關水的作品,區區一定要掏出携帶的放大鏡仔細端詳,她的用筆精細工整,一絲不苟,完美得無可挑剔。
回想在學校資料室時,總愛翻閱千波萬波的印刷品。因為喜歡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馬遠描繪的十二《水圖》(包括《洞庭風細》、《雲山滄海》、《秋水回波》、《層波疊浪》、《湖光瀲灩》、《寒塘清淺》、《雲舒浪卷》、《曉日烘山》、《細浪漂漂》、《長江萬頃》、《黃河逆流》),僅一幅殘缺的無款,真跡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可憾至今未有機會拜覽。
世人只知葛飾 不知馬遠
多數人只知道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浪花》,其實我國繪畫先祖馬遠,早就有單以水為主題的作品,描繪不同氣象下水的美態,並勾勒得出神入化了!馬遠的十二《水圖》,均是尺幅較小的冊頁,屬於古人把玩近觀的小品。他開創了東方繪畫對水的表達法則,大致可分為勾水法、色染法、 勾染並用法、留白法(文人畫最善用、意到筆不到的手法)。
馬遠以水為主題,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此話只對了一半,今有來者,隨波趕上。可喜本港藝術家麥寶琪,繼承了歷經千載華夏民族的水文化,大幅畫面展示《滄浪》之水。此畫創作於2023年,高98cm,闊178cm,在這橫幅紙面,她墨濡勾劃,輕敷皴染,半弧形水紋的動勢和空隙,掌控若平仄的音律,腕下的力度於水平線上延伸,判若魚鱗般的細浪不斷連綴,毫無羈絆地向遠方舒展。由對稱與平衡中,整體處置水平狀態。
視覺審美,離不開形式的準則:對比、均衡、深淺、比例、和諧、節奏、秩序、漸層……麥寶琪依此類推,不失絕妙的藝術要點,渾然天成地抒發內心悠悠的情愫,觀賞者在大作前,獲得靜而美的啟示。筆者凝視她工整的具象,絲絲入扣的線條和明暗,那萬物生命的源泉,於水天霧熒裏不息蕩漾 ,蒼黛纏綿,彷佛交織着世事,沉浮榮辱,均在雋秀幽微中歸向寧靜。
含蓄的當代吟詠
波淩萬頃的《滄浪》,令人神往!佳作於第14屆全國美展獲評為優秀作品,成為送京作品。
話說《滄浪》位於我國湖北省境內的「漢水」(《尚書·禹貢》)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麥寶琪好一幅歲月的長河《滄浪》,質樸而灑脫暨線條之美的優秀佳作,含蓄的當代吟詠入選進京!
麥寶琪於香港土生土長,擁有香港大學藝術系學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從事金融工作。2016年,她決定離開繁忙的商業世界,追求她的藝術發展。她先後跟隨劉妙霞、黃孝逵、陳鏡田學習水墨畫。常言道名師出高徒,此話在寶琪的才藝中得到了應驗!
寶琪自述:「創作靈感來自於自然和日常生活,她對周圍世界美麗的深切欣賞。她特別喜歡簡約和單色調的表現,最近的作品以水和海的圖像為特色,旨在具有心靈療癒作用,引領觀眾體驗波浪的節奏和音樂。描畫重複的海浪,過程中能自我放空思想,釋放疫情和社會變化帶來的困擾,藉此治療自身不安的情緒。水能孕育生命,巨浪推進,總會回歸平靜,本作品冀以筆墨表達出正念和充滿希望的意境。古語『滄浪之水』,水清有時、水濁有時,一切隨遇而安。作品中的每個浪花都承載情感,希望觀眾能產生共鳴。」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