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近日成為熱門經濟關鍵詞。兩餸飯的盛行,中環金融才俊的消費品味與牛頭角官立中學生睇齊。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報復式消費本地未見,北上消費港人不知向誰報復?內地經濟增長亦低於預期,繼「內捲」、「躺平」後,內地再有「平替」(即「平價替代品」的意思)。消費降級?內地又有「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價比」的說法。不管是消費降級還是追求性價比,我們的消費模式正在改變。為什麼?
為何消費模式正在改變
首先是價格效應。聯匯之下港元偏強,港人外遊消費平,留港消費成本高。加上「好蘋果往外銷」(Shipping the Good Apples Out)定律,外遊交通住宿固定成本之後外遊消費檔次愈高愈抵買,本地消費降級是需求定律所致。
其次是財富效應。港股從高位下跌了近半,樓價亦蒸發了幾成。人窮不一定志短,但人窮貧窮物品(inferior goods)消費上升,奢侈物品(luxury goods)消費下降。消費降級,是為財富減少度身訂造的。
傳統價格理論之外,控疫3年的限聚令亦導致部分消費轉移到地下經濟。派對聚會是個好例子,奢侈的派對聚會轉移到豪華但沒有牌照的「私竇」舉行,實惠的派對聚會轉移到平民但同樣沒有牌照的工業大廈party room。限聚令鼓勵消費者投資地下經濟的固定成本,疫情過後地下經濟依然持續。
最後一個真正的消費模式改變之謎,我認為是導致經驗消費取代物品消費的品味改變。所謂的窮遊,為的不再是購買奢侈品,而是因為親身體驗有當地獨有特色並可以打卡的吃喝玩樂。經常窮遊,還要有彈性夠的工作時間配合。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普及,可能是3年疫情消費者對及時行樂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