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教授:漫遊高松、奈良、小豆島──唐玄奘舍利竟在奈良?

此次瀨戶內海周邊城市之旅,只去了姫路和高松兩個城市,中途去了小豆島,又在奈良留了幾天,參觀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不下10間(有幾間沒有記述),到過的寺院也在10間之上,所以今次日本之行,實為文化藝術之旅。

(編按:2024年農曆年前,作者外遊日本,探索瀨戶內海的周邊城市,並寫成遊記,本社分兩日刊登,以饗讀者,題為編輯擬,前文為〈探索姫路與高松市──中日和平共處 互相裨益應為上〉。)

挑戰自己腳力上785級石階到金刀比羅宮

高松市外圍的景點,最為遊客歡迎的,是在琴平町的金刀比羅宮 (或稱金毘羅宮),乘坐電車約一小時可到達。金刀比羅宮是保護船員平安航行的山中神社,我所以到金刀比羅宮,並不是為了參拜,而是想多走動鍛煉身體,挑戰自己的腳力,因為上金刀比羅宮,經過售賣紀念品和小吃的商店街後,要走785級石階參道方可到達御本宮,若要參觀金刀比羅宮所處象頭山的奧社,還要多走583級。上山的石階十分陡斜,遊客可在參道入口借用拐杖助行,我到了御本宮已無力再上,途中還得多次停下來稍作休息,才能完成這項「壯舉」!可以想像,昔日僧侶和參拜者上山下山何等艱辛,怪不得古時行動不便的參拜者,一些借助犬隻登山代為供奉,所以在登山參道路旁,豎立了一尊金刀比羅犬的銅像,讚揚代替主人參拜犬隻的忠心。

金刀比羅宮主殿。(金刀比羅宮)
金刀比羅宮主殿。(金刀比羅宮)

留唐僧弘法大師空海成就非凡

在高松市期間,我還去了香川縣立博物館和高松市美術館。香川縣立博物館舉辦的展覽中,有介紹香川縣的歷史、高松藩主(松平家)的歷史、弘法大師空海的生涯事跡及讚岐(香川)江戶時代後期藩主(松平家)御用的漆藝品。

空海是日本著名高僧,774年生於讚岐國多度郡,中國唐代時為日本留學僧,在西安青龍寺惠果門下學習。空海法號遍照金剛,諡號弘法大師,日本真言宗始創者,長駐高野山金剛寺及京都東寺。我對日本佛教沒有認識,只知道空海對日本文化和宗教有無比的貢獻。因為空海出生讚岐,所以香川縣立博物館設立常設展覽介紹他的生平。空海亦是書法家,他的「筆尺牘三通 (風信帖)」,成就之高可與唐代書法家諸遂良、顏真卿相比。至於漆藝品展,論水準只屬一般,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英語Japan,很多時也用來稱呼日本漆器,原因在16世紀時,葡萄牙人與荷蘭人到日本經商,從日本購來的漆器稱Japan,就像14世紀明代輸往歐洲的瓷器稱China或Bone China,可見日本有悠久製造漆器的歷史。

弘法大師空海畫像。(網絡圖片)
弘法大師空海畫像。(網絡圖片)

空海法師墓。
空海法師墓。

川瀨巴水版畫記載城市風貌變遷

到達高松時,已知川瀨巴水版畫將在高松市美術館展出,因為街頭街尾都看到這次展覽的宣傳海報。我對川瀨巴水並不認識,看到宣傳海報上的幾幅版畫圖片(後來知道是《平泉金色堂》、《增上寺之雲》等),好像似曾相識,原來經常出現在日本出版的刊物。川瀨巴水1883年生於東京,從小愛好繪畫,後來專心投入版畫創作,尤其以東京風景為題的版畫,廣為美術館收藏。今次高松市美術館為開館35周年紀念,特別展出川瀨巴水以「旅と鄉愁の風景」為題的180件作品,包括初期到晚年的作品。

川瀨巴水被喻為「旅情詩人」,在現代化城市街道風景不斷變遷的年代,他走遍全國追尋日本的原始風貌,隨着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以平民生活與自然風景作畫。川瀨巴水版畫的構圖不僅充滿詩意,而且層次鮮明、用色恰到好處。觀賞間,發覺美術館還設有版畫製作過程示範,有點像中國的水印畫,程序十分繁瑣,是一門雕刻與美術的結合,就算近年有超高像數的攝影技術,版畫那種獨特的景象仍不可替代。

川瀨巴水的版畫作品之一。
川瀨巴水的版畫作品之一。

《魔女宅急便》取景場地小豆島

離開高松市,我乘坐渡輪到瀨戶內海的小豆島。小豆島的面積其實不小,是瀨戶內海較大的島嶼之一。我知道小豆島,是十多年前看了日本連續劇《第八日的蟬》,講的是婦人帶着情人的女兒,逃到小豆島躲避通緝,及在島上發生的幾段感情關係。劇中介紹小豆島的風景──島上的橄欖園、漁民的生活及小豆島著名的手延素麵和醬油。

小豆島的風景沒有什麼人工修飾,較多遊客到訪的「天使之路」,猶如京都的「天橋立」,只是具體而微,附近沙灘旁的小丘「約束の丘展望台」,可遠眺鄰近島嶼風光。我在小豆島參觀的橄欖公園,園中有售賣橄欖製成品的小店、博物館、餐廳、温泉設施。原來小豆島開始種植橄欖,是希臘商人於1908年引入,經過多次試驗才成功;因為希臘商人長期住宿小豆島,島上仍留下他們住宿的小屋、教堂、工場等。參觀的橄欖公園,內裏有一座愛琴海常見的巨型希臘風車,是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取景場地。魔女飛行時用的魔法掃帚,遊客可在園內紀念館免費借用,在風車前騎着掃帚躍起拍照,一如小魔女琪琪起飛時的形象。我沒有騎魔法掃帚拍照留念,卻在園中小徑散步,找到寓意幸福的心形橄欖樹葉作紀念。

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電影海報。(網絡圖片)
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電影海報。(網絡圖片)

作者攝於小豆島。
作者攝於小豆島。

奈良國立博物館曾舉辦「大遣唐使」展覽

返回香港前,我在奈良小住幾天,因為奈良有幾處我想去的地方︰首先參觀的,是奈良國立博物館,位於奈良公園側。猶記十多年前,一次參觀東大寺後,順道到距離不遠的奈良國立博物館,發覺博物館為了紀念平成京遷都1300年 (以奈良為首都),舉辦「大遣唐使」展覽,展出日本在中國唐朝間派遣使節從中國帶回來的物品。我參觀完後,買了一本389頁的展覽紀念專輯細讀。我對中日過去的文化交流歷史沒有研究,但讀了紀念專輯後,知道中國對日本文化影響之深,今天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傳統,大都來自中國,反而在中國已不多見了。

奈良國立博物館喻為日本佛教美術收藏最豐富所在,今次到訪,剛好遇上博物館開設佛像展覽「珠玉の仏たち」,展品由日本各地借出,其中幾尊本屬中國寺廟,相信是日本人從中國合法或非法得來。

1577年(室町末期)奈良古梅園創業,墨首次被引入奈良,至今已營業逾400年。
1577年(室町末期)奈良古梅園創業,墨首次被引入奈良,至今已營業逾400年。

「漂泊的畫家」不染鐵作品展

離開奈良國立博物館,不遠處就是奈良縣立美術館,我事前已從海報知道,美術館為了慶祝開館50周年,正舉辦著名畫家不染鐵的特別展覽「漂泊的畫家──尋找烏托邦」。不染鐵生於1891年東京小石川光円寺,父親是僧侶,但由於僧侶婚姻當時不被認可,從小隱藏着與母親的關係。不染鐵年少時立志成為畫家,20歲在日本美術院學習,一次寫生旅行,突然決定在伊豆的大島和式根島隱居3年,過着漁民的生活,27歲(1918年)時,進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現京都市立藝術大學),1919年以伊豆為題材的作品在第一屆日本美術展「帝展」獲得銀獎,1923年考獲第一名畢業。1946年二戰後,他被邀任奈良正強學校(現奈良大學附屬高等學校) 校長,1952年退任專心作畫,直到晚年都在奈良生活。

不染鐵終年84歲,死後遺軀留給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頭髮與光円寺母親的墓同埋葬。這次展覽以「漂泊の畫家」為題,因不染鐵長期漂泊鄉村小鎮,畫的並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青年時代回憶的偏遠村落、古寺等,加上過往的遊歷、鄉愁和思念投射在畫中成為心中理想的故鄉。除「漂泊的畫家」外,奈良縣立美術館曾為不染鐵舉辦了兩次特別展覽,第一次以「純情の畫家」為題(1996年),對上一次是「幻の畫家」(2017年)。不染鐵的畫作,色調十分兩極化,雖同是田園風景,一幅可以十分深沉、一點青綠也沒有,另一幅卻色彩鮮艷、連枯樹也塗上顏色,這或許正是不染鐵一生漂泊的寫照,畫作逃脫不了孤寂和無奈。

如果說京都的景點離不開寺院,奈良擁有的寺院比京都更密集、更古老。今次在奈良,我不再參觀奈良東大寺,也不去看寺前公園的鹿,卻到了兩處遊人較少的地方︰一是唐招提寺,二是在唐招提寺附近的藥師寺。

奈良唐招提寺。
奈良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唐鑒真大師道場

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院,由中國唐朝鑒真大師(688–763年)創立。鑒真對日本佛教和文化發展有深遠影響,尊號傳燈大法師,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根據鑒真東渡日本事跡,撰寫《天平之甍》歷史小說。鑒真688年生於中國揚州,13歲(701年)入揚州大雲寺為沙彌,21歲到長安學習,27歲回揚州大明寺修行講授戒律,45歲成為大明寺方丈,奉為無人能及的律宗大師。742年,他應日本留學僧的邀請到日本宣揚戒律,但遭朝廷阻攔,加上海難,經歷5次東渡失敗,753年第6次東渡才成功抵達日本,當時他已是65歲,開始在京城奈良東大寺傳授戒律,尊稱為「大僧都」,後蒙賜已故親王舊宅,翌年改建成寺院,即今唐招提寺,鑒真亦從東大寺遷居於此。

歷來日本僧人受戒前,須前往唐招提寺學習,唐招提寺成為日本佛教的最高學府。鑒真75歲時在寺內圓寂,弟子為他製造坐像,現藏於寺內御影堂,定為日本國寶,每年6月5日至7日開放給信眾參拜。為了紀念鑒真大師圓寂1250年,唐招提寺於2013年製造「鑒真大師坐像」複製像,公眾可全年參觀。

唐招提寺是宏偉的寺院,院內金堂、講堂、藏寶閣、藏經閣,建於奈良時期(公元8世紀),鼓樓、禮堂、東室屬於鎌倉時期(公元13世紀)的建築,而安放鑒真大師坐像的御影堂,成於江戶時期初(公元17世紀),距今也有400年歷史。我在這些建築物巡迴觀賞,驚嘆當日匠人的精心工藝,雖無西方古老大教堂懾人的氣魄,唯均衡古樸的風貌,給人典雅和靜謐的感受。唐招提寺東北深處設鑒真和上御廟,為鑒真墓園所在,園內樹木茂盛,通道兩旁豎立石碑,記錄鑒真一生事跡,其堅毅不屈的精神,見證中日文化交流的輝煌歷史。

另一與唐代佛教東傳有關的寺院,是設有玄奘三藏院伽藍的藥師寺。藥師寺與奈良興福寺同屬日本法相宗,奈良藥師寺為什麼與唐三藏法師扯上關係?原來法相宗源於中國唐代慈恩大師(632–682年)的教誨,而慈恩師承玄奘三藏(600–664年),因此玄奘三藏是法相宗的鼻祖,奈良的藥師寺作為日本法相宗的開山始祖,與玄奘三藏所傳是一脈相承。

奈良藥師寺。
奈良藥師寺。

奈良藥師寺藏玄奘頂骨舍利

奈良藥師寺現時的大講堂、食堂等建築,看來都是新建的,欠缺古樸的味道。其後翻查資料,知道藥師寺680年在奈良飛鳥區建造,隨着平成京遷都,718年移至西之京地區現址,唯過去千多年,經過火災、戰亂等摧殘,原先建築已損壞,現在見到的建築,是1967至1971年間在原址復建,唯有東塔是原有建築,但我看不到東塔有什麼特別,可能也曾經過修補。

藥師寺北面是玄奘三藏院,院內設有專室,介紹玄奘法師的生平,及他前往西域取經的「大唐西域壁畫」,是1991年為了紀念玄奘西去學道而建造。玄奘三藏院正中央,是八角形的玄奘塔,塔內供奉玄奘的頂骨舍利及坐像。玄奘的舍利怎會到了奈良的藥師寺?我翻看院內購買的「玄奘三藏院」冊子,原來日軍侵華時,1942年在南京發現玄奘的石棺,內有玄奘頂骨 (頭骨) 舍利,而據石棺側面刻文記載,是唐天聖丁卯年間(1027年),因黃巢之亂,遂將頂骨舍利從長安轉至南京安葬。其後,日軍將玄奘的頂骨舍利交還戰後的南京政府,獨取去部分安放在埼玉縣的慈恩寺供奉,後於1980年分骨到奈良藥師寺。冊子載有玄奘頂骨舍利,分骨到藥師寺時盛載所用的玻璃器皿圖片,及於奈良時代由玄奘漢譯「大般若經」的殘卷複印照;殘卷原本現藏於藥師寺大寶藏殿內,共48卷,另有387卷收藏於大阪市藤田美術館,這些珍藏都不公開展覽。我參觀藥師寺時,想着玄奘一生的事跡,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備受尊崇,但願日本戰時以武力取得玄奘的遺物,能與我國國民分享。

此次瀨戶內海周邊城市之旅,去了的城市只有姫路和高松兩處,中途去了小豆島,又在奈良留了幾天,參觀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不下10間(有幾間沒有記述),到過的寺院也在10間之上,所以今次日本之行,實為文化藝術之旅。

〈瀨戶內海周邊城市之旅〉2-2

周永新簡介:

著名香港福利政策學者,1970年獲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及社會工作文憑,1973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學位,1978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1977年至1983年間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任教,曾受社會福利署委託研究檢討當時的公共援助(即今綜援)制度,協助制定貧窮線。自1991年開始,出任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至2013年中退休。研究範圍包括貧窮、社會保障、老人照顧、家庭政策。在過去30年著作超過10部,主要討論香港的福利政策,亦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評論時事。80年代起參與多項公職,涉及福利、青年、人口、醫療和房屋等措施的規劃,包括強積金計劃諮詢委員會主席、扶貧委員會成員、平機會成員、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成員及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等。